杜秉骞觉得崔筠这?是真心?实意在夸奖他,哈哈一笑, 调侃张棹歌:“大郎,你怎么不留须?还得跟我一样才会有男人味!”

张棹歌敬谢不敏。

她能每天?洗得香喷喷的, 为?什么要学不洗澡的男人,一身臭味?

崔筠扭头看着张棹歌:“她这?样

?璍

就很好, 我喜欢她脸上干干净净的样子。”

杜秉骞看她眼里的爱意都要溢出来了,牙齿顿时一酸。

张棹歌也打趣自?己:“毕竟我是靠脸吃软饭的。”

杜秉骞一言难尽。

他这?义弟的性子就是喜欢促狭, 这?么多年,性子一点儿变化都没有。而且一般人当?赘婿多年,遭受异样的目光后, 必定会心?理失衡,可她完全没有, 反而还很享受当?赘婿的生活。着实非常人能理解。

杜秉骞没有就张棹歌与崔筠的私生活再发表什么看法, 而是跟张棹歌聊起了旁的事。

“听?闻隋州城的床弩就是大郎献出来的?”

“那是使君命人打造的。”

杜秉骞一笑:“大郎谦虚了。”

从张棹歌拿出那些弩给曹王研究, 到通过实验,再到大量打造, 这?中间花了两?年多。

这?两?年,张棹歌在这?其中出的力,杜秉骞自?然是有所耳闻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张棹歌问:“隋州如今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杜秉骞的表情顿时轻松愉悦起来,连眉梢都透着喜意。他说:“如今隋州的茶山已有数百顷,因?没有茶税,只收一些开?垦茶山的地?税,不少浮浪户都被吸引到隋州种植茶叶……”

李惠登不仅招抚流民,对?流浪过来的浮浪户也没有惩罚,还提供荒山给他们?种植茶叶,如此宽容的政策迅速吸引了不少遁入山林的浮浪户。短短几?年,隋州的户籍人数便增加了上千户。

再者,李惠登为?吸引商贾到隋州来而降低了商税的政策也在时间的考验下,得到了正面的反馈,择道隋州的商队是实施减税政策前的数倍。

这?些商贾为?隋州带来了江淮的粮食,也从隋州带走了经过炒青后的茶叶。

隋州的茶叶虽然是这?几?年才种起来的,但因?为?炒青这?道工序,大大地?提升了茶叶的口感,使得隋州茶叶在茶行中也逐渐有了名气。

隋州的军市也因?茶叶市场的火热而获益。

有了更好的军费来源,李惠登不用再增加百姓的负担,百姓更是欢喜,也纷纷迁徙来到隋州……

如此良性循环,隋州已今非昔比。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过,隋州的改变引起了邻居吴诚的注意,吴诚似乎也想效仿李惠登,毕竟他这?些年光想着如何收拢兵权、拉拢军将、整顿军备了,没有朝廷拨款,他只能通过加收赋税、压榨百姓来筹集军费。

若他也能通过效仿隋州来解决军费问题,那他就不用再压榨百姓,而百姓肯定会拥戴他,也能加强他在淮西?的统治。

杜秉骞说:“淮西?哪里适合种植茶叶?吴诚不过是痴心?妄想!”

张棹歌:“……”

她不忍告诉杜秉骞,淮西?的申州,即隋州的邻居,是后世?的信阳,那儿盛产的茶叶被称为?十大名茶之一,北宋时苏东坡就说过,淮南茶信阳第一。

也就是说,淮西?不仅合适种植茶叶,还是一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区。

她并?不想打击杜秉骞,而且就算她说了又有什么用?李惠登还能跑去申州禁止吴诚种茶不成?

再说,吴诚就算推广茶叶种植,也未必能如愿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