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一个人在老屋。
杨氏的儿子怕累着母亲,就把家里的地都佃给别人种了,杨氏平时收收佃租,儿子三五不时还有孝敬,日子过得倒也宽裕。
这日下午,杨氏开始教林青婉做鞋子。
庄户人家整日下地干活,最费的就是鞋子,所以乡下妇人们最拿手的活计就是做的一手好鞋子。
因为做的多,家里大大小小的鞋子都是出自家里妇人之手,所以个个技艺精湛,做的鞋即结实穿起来又舒服。
鞋子是‘千层底’,顾名思义就是要纳很多层的底子做鞋底。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杨氏说一般弄个24、5层也就可以了。
林青婉被杨氏指导了一番,就开始自己操作。
首先第一步是糊鞋底。
就是把白布平铺于桌上,煮一碗熬得浓稠的米汤,用刷子均匀的涂抹在白布上,务必白布的每一寸地方都涂抹到位,却又要涂抹适当,不能过量,也不可以太少。
涂完第一层,就拿一层白布附上面,再刷第二层白布。这一次刷米汤糊糊的时候就要略微使一点力,务必要使第一层和第二层完美贴合。
以此类推,一共要重复以上动作二十余次。当然也有不糊这么多层的,但是杨氏习惯性糊鞋底要糊24层,所以她教林青婉也是糊24层。
糊好鞋底,杨氏两手轻提糊好浆糊的布板来到灶房,放在灶台边上,在灶里填了把火,让糊好的鞋底可以快速烘干。如果放在太阳底下晒,那需要好几日才能完全干透。
回到屋里,她开始教林青婉纳鞋面。
鞋面分鞋面和鞋帮两部分,不但要剪裁鞋面鞋帮的内衬外衬,还要把鞋帮内衬外衬用浆糊粘起来,烘干,鞋面倒是不需要粘的,只需要剪裁好就可以用了。
当然,也有些讲究的人家会在鞋面上绣些花儿草儿之类的图案的。
林青婉剪裁好内衬外衬,粘好鞋帮,拿去灶房跟鞋底一起烘干。
这一套做完,林青婉发觉自己手感一点都不生疏,刚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做着做着后面就极其熟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