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冤,坚持自己是冤枉的。翰林院的同僚们也有不少上书替他说话的。

但无论他是不是冤枉的,牵扯到了这种案子里,又在这个节骨眼上,直接影响了本次会试的进程,让此次参考的举子对他颇有怨言。

朝廷也不好不顾念这些举子,为了迅速平息民怨,只好先把皇甫林等一干涉案人员先行羁押,并宣布此次会试成绩作废,要重新出题,重考。

为了弥补补偿举子们,朝廷按人头每人发了二十两银子。

仓促之间,缺席的那个监考官不好找。因为谁也不敢肯定,补缺的那个人不会有问题。

圣人思虑过后,干脆大手一挥,推了安王去顶岗。

如今的安王,早已淡出朝野多时。他虽然还按时上朝,却很少发表什么关于朝政的意见了。

除了安王党的核心人员,众人都默契地把安王排除在了朝政之外。

圣人忽然来了这么一出,把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那日下朝之后,无论是宁王还是誉王,都匆匆召集了心腹,讨论圣人愣是把安王重新拉入局中,究竟意欲何为?

骤然被推入漩涡中心的安王也很懵,但他的反应也是最快的,在他的心腹们没来找他之前,就提前派的人挨个通知:不用过来,是好事。

两年前他和圣人坦露了心声之后,圣人没有厌弃他,他就知道圣人心中重新对他有了期许。

这些年他明面上在朝堂并无建树,其实私底下和圣人相处时,却会主动和圣人分享自己对某些事的看法。

他参照着日常和自己儿子之间的相处,每次提出的观点都会有些不宜察觉的漏洞,就是专门让圣人来指点他的。

从圣人的视角来看,就是五儿子在他的指点下,一点一点进步,慢慢把看待问题的视角,从纯粹的臣子角度,挪到了做决策的君主的角度。

因圣人那一辈夺嫡激烈,兄弟中最为优秀的太子直接被逼疯了,圣人掌权之后,就对“立太子”这回事有了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