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一亩的地除去税收,他们还?能得上个七八百斤。可惜的是,这么高产的庄稼,却卖不出什么钱。顶多?挑个一二十斤的,卖给城里人尝尝鲜。

好?在这东西能当粮食,就算不能卖钱,他们每年都会?种上两亩地的山芋。

就在前年,有人来村里收山芋,两文?钱一斤山芋,多?少都要。这可喜得他们合不拢嘴。

要知?道,这年头谁家还?没个几百上千斤的山芋。两文?一斤,一千斤就是两吊钱。若是光靠水稻和麦子,别说卖钱,就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

如今有人愿意收他们的山芋,自然是喜不自胜。欣喜之余,他们又不免好?奇,这人收这么多?山芋做什么。

一问之下,才知?道收山芋的人正是大柳村的沈家。

种山芋的法?子本就是出自沈家,如今他们又要购买自己的山芋。大多?数的乡民们,心存感激,便在卖山芋时,将表皮沾的泥土去除干净,才让沈家兄弟过秤。

十月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将地里的山芋挖了出来。算着日子,这两日沈家兄弟便会?来七里铺。是以?村民们便聚集在村口,边等着沈家兄弟,边话着家常。

“后悔早些?年没开点荒地出来。不然多?一亩的地,如今就多?一吊的钱。”

边上的妇人笑道:“谁说不是呢。还?是何爹爹有福。早些?年在拐子山那片开出了四五亩的地。当初我们还?笑话来着,那等贫瘠的地,连个屁的都种不出来。现在倒好?,何爹爹每年都多?得四吊钱呢!”

“要说有福,那还?是青荷有福。”

众人听到赵青荷,面上神色各异。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甚至还?有在心中暗骂的。

原先七里铺最穷的人家,非赵家莫属。赵家人口倒是不多?,但家中有个病重的老?母,下有四个闺女,全靠赵大年一个人养活。

赵青荷心疼爹娘,到了年纪也不愿意嫁人,执意留在家中帮忙照顾祖母和几个妹妹。

这一照顾,就照顾了五六年,过了嫁人的年纪。

在后世,二十三岁才刚刚大学毕业,还?未踏入社会?,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在古代,二十岁便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家境贫寒,年岁又大,若想嫁个如意郎君基本没戏。那时的七里铺人,都觉得赵青荷只能嫁给鳏夫,给人做后娘。

前年赵家有个亲戚给赵青荷说了门亲,是大柳村一户姓陆的人家。说是那人二十七了还?未娶媳妇,且家中也有个身体不好?的老?母。

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大柳村家家户户都搭了大棚种菜。赵家爹娘想着,只要人踏实,是个勤快能干的,总能把日子过起来,便拍了板应了这门婚事。

赵青荷出嫁时,没人看好?这门婚事。觉得陆贵二十七了都没娶上媳妇,家里得是穷成了什么样?照这么想,还?不如嫁给鳏夫给人做后娘,起码还?能有碗饭吃。

结果赵青荷成婚三天?后回?门时,是坐着牛车回?来的。虽说牛车是借来的,但手?上提的大包小包的回?门礼,可作不得假。

即便这样,还?有那见不得人好?的,讥讽赵青荷夫妻俩是打肿脸充胖子,也不知?是从哪家亲戚那里借的钱。

直到后来的逢年过节,陆贵都会?给岳家送来厚礼。直到他们知?晓,那三十文?一斤的金贵菜出自大柳村,且陆家也有种。他们这才知?道,赵家的闺女,是真的嫁到了福窝里。

村民在还?在讨论着大柳村,就听到牛蹄踏地的声音,由远及近,估摸着是沈家兄弟来收山芋了。都牟足了劲,伸长了脖子朝村道上看。

“来了,来了!”有人激动的喊着。

沈老?大跟沈春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