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来弟注意到他的视线默默翻个白眼。

看什么,没见过漂亮黑美妞?

第204章 | 0204 204.来弟身世,冯家郭家。(3800珠加更)

自从知道赵穗穗卖的糕点可能含有灵泉水,且很多人吃了之后都没有“副作用”,冯来弟就让小成给留意着,不仅给应教授和应夫人送了许多,她和杨青青更是拿糕点当主食,每天都吃。

还别说,效果确实明显,冯来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白了。

几天后,杨雄从B市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两人在库库炫糕点,边吃边笑,一副捡到宝的模样。

“爹!”

杨青青看到他弯着眼睛跑过去,要不是顾忌着来弟在场就要投到他怀里了。

分别快一个月,好想好想他!

冯来弟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有种……自己锃光瓦亮的感觉?

真见鬼。

“见到人了?”她摇摇头,赶跑那些不着边际的错觉,问杨雄。

杨雄点头,确实搭上线了,“对方对酒水生意很感兴趣。”

冯来弟笑了笑,当然有兴趣了,她大舅爷可是出了名的企业家、爱国商人,也是七八十年代第一批发家致富的人,眼光谋略和商业嗅觉绝非常人能及。

说起来,冯姓其实是她奶这边的姓氏,爷爷是入赘到冯家,本姓郭,郭络罗氏的郭,正经的八旗子弟,上三旗中镶黄旗的一支。

清政府倒台后,国内战火不断,北平城里纷争四起,曾祖父等人也在计划后路,毕竟无论谁打下天下,他们家都是妥妥的前朝余孽,曾祖父便做主分了家,让各房自谋出路。

当时她爷爷这房最积极,张罗一家往沪上去。

她爷爷郭通是家中幼子,分家的时候只分了一处三进四合院,两间铺子,几箱金银,其他就没了,但她爷爷看得开,眼孔也不浅,不仅不浅,还十分有谋略,满北平城里溜达一圈,瞄准了冯家。

冯家和郭家可不一样,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红色儒商,抗日战争时期就秘密资助我党,三大战役时更是捐钱捐物不遗余力。

绝对的民族资本家。

按建国后划分城市人口成分的标准,资产超过2000的就是资本家,拢共分三种:官僚,买办,民族资本家,前两种要打倒,后一种要团结。冯家就属于后者。

到了51年,国家收割一批不法商贩,但仍有许多资本企业能合法经营,53年施行“四马分肥”,资本家依旧能得到企业四分之一的红利,以及福利,公积金等补贴。

到了56年公私合营期间,实行赎买制度,定息制度,国家将资本家手里的股份作价,每年给作价的5%做息,共计给10年。

10年之后,冬天来了,资本家才人人喊打。

但冯家又是个例外,因为三大改造期间,冯家得的大笔补偿都过明路捐了出去,一分没留,如果不捐,那笔钱就算放在银行,每年光利息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足够冯家衣食无忧。

但她外曾祖父没有丝毫犹豫,全捐了,还得了主席的题字和接见。

这也为寒冬时期的冯家支起一栋梁,如今冯家除了她小舅爷自请下乡,其他人都安安稳稳,大舅爷甚至在首都肉联厂谋了个职位。

家里的四合院虽然改成公租房,但她爷多精明啊,把一家老小都安排了进去,牢牢占住正房,至于东西厢房、后罩房、倒座房、耳房……用她爷爷的话说,乌七八糟,什么人都有,幸好她是孙女不是女儿,不然他分分钟就得暴走。

对了,爷爷他们现在住的四合院,原本就是爷爷自己的产业,他和曾祖父离京前就看中了冯家,选中了奶奶,房子过了几手,转到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