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觉得赵家的孩子应该也不是什么不好带的学生,到时候真的教不好再说就是,他和韩重山的交情没有必要有什么托词。

“杨兄,你放心吧,赵家这个孩子我见过,跟他爹一样是个稳重的性子,话不多但是脑子还是机灵的,你只管教就是,到时候弄不好能给你个惊喜,我们韩家这个女婿的本事我是见过的,他的孩子也不差。”

韩重山见过远哥儿和韵姐儿几次,毕竟是龙凤胎,大家的目光会更多的关注过去,韩重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动一静,但是又不觉得割裂,都说三岁看老,韩重山对远哥儿的印象很好。

也许是做官做的久了,韩重山下意识就觉得性格稳的人是个走科举这条路,不过也确实有道理,性格的稳重的人做事更能沉得住气,在科举这条路上,做事急切,得失心太重都不是什么好事。

韩重山自己也有孙子辈,几个孙子都是调皮捣蛋的性子,念书也是坐不住,没少让韩重山操心,就从远哥儿能自己抱着机关玩具坐那里钻研的劲头,韩重山就觉得难得,周围的环境再嘈杂,人家就能稳稳坐着,没人过去找他,他就能自己一直沉浸其中,这种专注力也是很难得的,特别是对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

所以韩重山就觉得这是个好苗子,尽管现在八字还没一撇,等到时候自己的好友开始教导远哥儿的时候就知道,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感谢自己给他送了这么个可心的学生。

这边赵卫平接到消息,就跟韩悠然说了,给夫子的束脩礼物什么的还要韩悠然安排,事情既然已经办好了,也就不拖着了,远哥儿送去念书宜早不宜迟。

“好,明天我就去伯母问一问杨举人家的情况,还有他们往日都是送的什么,咱们也跟着走。”韩悠然没有想到事情进行的这么快,刚说要给远哥儿启蒙,这才不到十天事情就定下来了。

“对了,不需要先带着远哥儿去给杨举人看看吗?”

“韩伯父说不用。”杨举人在京城里的教书的名气不错,也教出来不少后辈,所以杨举人的私塾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这次能这么顺利也是对方看在韩重山的面子上,所以他们在礼节上就能不能缺了。

“那好,不过我们还没有跟远哥儿说要送他去私塾的事情,不知道小家伙乐不乐意。”韩悠然想到自己儿子那副什么都淡淡的模样就好奇对方的反应。

“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就跟他说,不过以我对咱们儿子的了解,你是别想看他有什么激烈的反应。”都说赵卫平小时候听话稳重 ,赵卫平觉得自己儿子才是稳,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不是吃喝拉撒这种需求,远哥儿就一直就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性子。

小时候韵姐儿抢他的东西,他也没反应,你抢我这个,我就玩那个,反而把韵姐儿弄得没脾气,现在更甚,有时候赵卫平都觉得远哥对什么都没兴趣,除了家里人可以分他的心神,其他事其他人他根本不在意。

这种性子赵卫平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也可能是还没有遇到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现在孩子还小,他们尽管有些担心,也不能做太多,到时候矫枉过正就不好了。

“咱们这个儿子真是一点趣味都没有,我算是知道之前娘之前的心理了,你儿子的性子比你更甚,娘小时候还能逗逗你,咱儿子这小小年纪就已经懒得配合我了。”韩悠然苦着脸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