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2)

陈淮安放下筷子,沉吟片刻,道:“民为邦固,固邦永宁……”他思索着,逐字逐句,其实是背给锦棠听的:“……是以,君有道,其邦足以兴矣。”

葛青章皱了皱眉头,直觉这篇文章虽说也很精彩,但也不过中规中矩,没有他想象中的有华彩。是以,他皱了皱眉头,挑了筷子米饭,却并不说什么。

锦棠依旧端着碗,一双水兮兮的眸子,直勾勾的望着陈淮安。

便读的书不多,她也不可能忘了这篇文章。

这是上辈子,陈淮安考科时所答的考卷。当时,他觉得自己答的挺好,至少前二十名没问题,回来俩人躺在一张床上,边干事儿,他边得意洋洋的背着文章。

难得有一回,他不背淫诗,也难催情,就是那一回。过了两辈子,锦棠依旧记和清清楚楚。

“这是科考第三名,王金丹的答案。”陈淮安说道:“吃饭吧。”

徜若他不是陈澈的儿子,徜若没有从齐梅到陈杭,再到张宝璐,从上至下,十面埋伏着的围追堵截,上辈子他的文章便取不到第二,也能取第三的。

奈何他上辈子从未在这些事情上用过心,丈八的灯台,在别的事情上慧眼如炬,却每每对于身边人容之纵之,疏于观察,荒废,蹉跎了一世。

至于流落到幽州,落迫而亡,真真儿的,一点也不冤。

锦棠抿着唇,挟了块鱼起来,细细儿的挑净了刺儿,轻轻搁进陈淮安的碗中。

仨人同桌而食,葛青章瞧见了,也只当没看见,别过脸去,默默刨着自己的饭。

*

物换星移。

日子要是过的顺心了,快起来也真是够快的。

锦棠回到渭河县的第三日,康老夫人便花了好大的代价,请县公张其昌为媒人,到罗家酒肆来提亲。

请县太爷上门给一个寡妇作媒,也不知道她究竟花了怎样的代价。

总之,葛牙妹正在楼上因为孕吐而天昏地暗了,听说县太爷上门作媒,吓的从床上差点滚下来,连孕吐也不吐了,叫锦棠扶着就下了楼。

这时候她的腰身已经很显了,又还是大夏日,为了掩腰身,特地穿了件厚实衣服。

如今正是朝廷中兴之时,边关战事不繁,又还风调雨顺,正是缺劳动力的时候,所以朝廷不鼓励贞操牌坊,倒是鼓励寡妇再嫁,毕竟再嫁就要生孩子,生出孩子来就是劳动力,于朝廷,于百姓都是好事情。

而且,罗根旺去了已有半年,这时候葛牙妹便再嫁,亦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