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臣妾抱病在家,也不好伸手去管,只罚了自个宫里的人。如今宜妃妹妹管着内务府宫人的杂事,这些话倒没怎么听说了,都是臣妾不好,污了您耳朵了,您也知道,延禧宫离毓庆宫就一墙之隔,粗使太监、粗施宫女爱嚼嚼舌根子也是有的。”

传给惠妃的信,分明是太子妃不尊太子的那些话,但惠妃却另辟蹊径,从给皇孙赐名到给公主赐名,这才抽丝剥茧地扯出太子爷的二格格来,之后露出了獠牙,却又一番话,撇清了自己的责任,又解释了这话的来源,虽然一字没提太子妃,却字字在提太子妃……梁九功在一旁装聋哑的柱子,心里想,要论告刁状,这姜可真还是老的辣。

果然,康熙心里起疑,疑的却不是惠妃,忍着气喝完了惠妃的甜汤,没说两句话就让她退下了。

“梁九功!你过来!”康熙隐含怒气,“把那几个粘杆太监叫过来,这就奇了,连惠妃都知道的事,怎么这些事儿,朕全没听说过?竟然敢拿太子和太子的子嗣作筏子了,真是胆大包天!”

梁九功连忙解释道:“前几年太子妃掌管宫务,毓庆宫里人事变动频繁,还退给内务府不少粗使太监,其中奴才留在那儿的几个也被剔了出去,后头奴才才费心给补了新的进去,因此这几个新来的,不知道之前的事,也是有的。”

这个理由还算正当,康熙面色一缓,但还是板着脸道:“这一两个月,朕国事繁忙都忘了过问太子起居,既然如此,也把他们叫过来,朕要亲自细细地问。”

梁九功应是。

一问自然是竹筒倒豆子,什么都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