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2)

吃完饭菜,孟子容便将那九针拿了出来,又一次替小满疏通血脉,虽然此刻她的小腿处看起来依然萎缩的厉害,但是孟子容施针下去,终于感受到了有一点血气流动。

孟子容将九根针插在小满的腿上,接着让顾家的几位轮流顺着这九针渡气,一边问小满觉得怎么样。

小满歪着脑袋笑:“暖暖的,有点热哎。”

从来没有过感觉的小脚突然有了感觉,小满也显得十分的兴奋和好奇。

孟子容收针,道:“下次将祖父找来,最后再让另外一个人来给你渡气完,差不多就好了。”

“老禹王?那,那会不会不大好。”茶娘子听说要请老禹王,显得有点不安。

顾启云笑道:“没啥大不了的,只要五妹喊,便没什么大事。”

孟子容却知道,请来老禹王还好,最难的最后一人,武力修为要在老禹王之上,这就有点难。

不过,还有时间。

一群人又坐坐,接着才起身离开,酒楼里的人送到门外,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才收回目光。

回了禹王府,孟子容想起上官轻鸿都剑还在她这里,便拿起剑,去天书楼,给她还剑。

沈谢将小包子扔给顾启云,跟着她一起去。

在长安 第六十四章:困她到科试结束(二)

天书楼在第一城的东面,连绵而起,最高一层甚至隐藏在高山云雾中。

天书楼,十三楼,并非指的是整个天书楼只有十三座楼,而是十三座不断连绵的建筑,里面弟子一万七千人,夫子一千三百人。

孟子容和沈谢站在天书楼前。

汉白玉做的阶梯一共九十九层,宽阔而厚重,还在外面,都可以听见朗朗读书声,气势直达霄汉。

恐怕也只有天书楼的学子才有这种气冲斗牛的风范。

孟子容的心里莫名的生出一种熟悉感,仿佛曾经,她站在某个地方俯瞰过这个模样的天书楼。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沈谢含笑问:“很特别?”

孟子容点了点头:“是的。”

沈谢叹息道:“可比以前差远了。”

嗯?

孟子容转头看向他。

沈谢解释道:“书里面曾记载,当年天书楼只有八千子弟,八千子弟读书于向日台,声震长安,三日不绝。”

孟子容低头,想了想,隐约勾勒那样的场景,一笑,道:“走吧。”

天书楼的门口,一位老头儿正在剔牙,和天书楼那种端正大气的感觉完全不同,她翘着二郎腿,翻了一个白眼给孟子容,问:“没事儿不能进呀!”

孟子容道:“我找上官轻鸿,还剑。”

她将手里的惊鸿剑举了举。

然而,老头儿依然撇了撇嘴,一副不准进的样子。

孟子容不管,提起剑就想进,然而沈谢却抓住了她的手,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两个绿翡翠,送到老头儿面前:“请问,上官小姐在哪里?”

老头儿收了钱,露出笑脸,然后摸出两个木牌给他们:“去广场吧,这个时候,应该在读书。”

沈谢笑眯眯接了木牌,然后握着孟子容的手一起进入。

孟子容看着手里的令牌,有些疑惑。

沈谢笑眯眯的解释:“天书楼的优良传统,出钱才能进。”

孟子容“哦”了声,优良传统?谁定的?

一路进去,那个小木牌却起了重要作用,那个小木牌上会有线路自动闪现,然后将他们带到了天书楼的向阳台上。

所谓向日台,竟然是一座方圆三十张之广的平台,远看悬浮在三丈远的高处,但是走近了,才发现其实是有支撑的,而支撑的,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