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2)

于是,过年前,贺家意外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第38章 观念的转变(修)

一矿家属区。

老矿长带着工会主席、妇联主任等矿上的领导干部们, 依照惯例,在过年前对因工致残、因工死亡的矿工家庭进行慰问。

一行人提着米面粮油和慰问金,穿行在家属区曲折狭窄的小巷中。

大多数工残、工亡的矿工家庭总像头顶笼罩着一层乌云, 人人脸上愁云惨淡, 年纪尚小的孩子也没个笑模样。

老旧的平房, 昏暗的室内, 压抑的氛围, 绝望的人们。

以及或明显或含蓄的, 对煤矿的怨恨和不满。

为什么不能把家里的老婆孩子全安排到矿上工作?

为什么不能给安排个钱多事少的工作?

为什么过继的侄子不能拿补助?

为什么慰问金就只有这一点?下次慰问不要发米面,能不能发台电视机?

为什么…………

老矿长说完慰问的话, 留下慰问品和钱, 离开时, 心里有种无法言说的、难堪的轻松感。

要是可以, 他多希望能给这些家庭以希望。

但希望不是来源于他人的怜悯和扶持,而是来自内心的驱动。

他们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和主要经济来源,在北方相对封闭的工业社会中,也无法找到除了国企以外更好的出路。

而根深蒂固的以厂为家、以矿为家的观念, 也让他们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第一反应就是抱怨矿务局, 将一切不如意都推到企业上。

有意无意间, 父爱主义的观念已经牢牢扎根于所有人的思想中

他们乐于让渡权利,允许国企像严父般严苛地管理自己;但同时,国企也必须像慈父般兜底自己的人生, 从生老病死到下一代,都得全盘负责。

这带给了老矿长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沉着脸, 其他人也无话,一行人步履匆匆, 来到了此行最后一站贺家。

还没走到贺家,一股浓郁的香气先声夺人。

有人忍不住抽抽鼻子,说一句:“谁家做饭呢?可真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矿长心中微微一动。

沿着小巷走进去,香味越来越浓郁,劈头盖脸地往人鼻子里钻,霸道极了。

等来到贺家门外时,香味达到了顶峰。

院门没关,虚掩着,里面隐隐传来说话的声音。

职位最低、年纪最轻的宣传干事主动上前敲门,有人应声开门,是个挺年轻的女人,穿着干活用的大围裙和袖套,大冬天的,头上还有冒出的汗。

她看到门外一行人,楞了一下,回头就朝院里喊:

“明珠,快出来,有好多当官的来你家了!”

老矿长还没来得及自报家门,便看到贺明珠从院中的一间矮屋里快步走出来。

她同样穿着大围裙,长发利落地梳成麻花辫,见到众人,微微有些吃惊,但依旧表现得体,将人都迎了进来。

一行人鱼贯而入,老矿长心思细致,眼睛一扫,就将小院布局尽收眼底。

原材料摞得整整齐齐,大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在冬日的寒风中,有种奇异的明亮温暖感。

他有些惊讶,小院的整洁程度远超预期,甚至比一矿的食堂后厨还要干净卫生。

没有满地横流的污水,没有乱七八糟的烂菜叶子,也没有苍蝇站上去都打滑的厨具。

也难怪职工们宁愿花钱买饭,也不去拿着饭票吃食堂免费的饭菜。

贺明珠将他们让进大屋,掀开门帘,便是一阵融融暖意。

方桌坐不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