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不少假冒商品。
在贺明珠的指导下,许巧燕给自家的粉条厂申请了商标,名字就叫“巧燕粉条”。
自从有了商标,每捆出厂的粉条上都多了一个印有“巧燕粉条”的标签,一目了然,一眼就知道粉条的厂家和出产地。
粉条厂的出货量越来越大,甚至到了许家村的土豆不够用、需要去邻村收购土豆的地步。
来粉条厂上班的村人也越来越多,从最开始只有寡妇和老太太,到现在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在农闲时都来厂里打零工赚钱。
现在村里人说起许巧燕,都是夸的,没有不长眼的再提什么她被知青耍了的老黄历,取而代之的则是说贾志文没眼光,没福气。
“俺当初就看那小子长得不像好人,贼眉鼠眼的,戴副眼镜装文化人。”
“巧燕这么好的女子都不要,戴了眼镜又有啥用,还不是个睁眼瞎?”
“城里人又咋样,能有俺们村里日子过得舒坦?城里房子比俺家柴房都小,转身都转不开,一大家子人住得比耗子还挤呐!”
“那知青就后悔去吧,离了巧燕,他到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女子了!”
这段时间,要给许巧燕说亲的人也不少,尽管她一直没松口,但耐不住热情的媒婆誓要踏破许大舅家的门槛。
当初贾志文回城后,媒婆给许巧燕介绍的对象不是丧偶带孩子的鳏夫,就是四五十岁还没结婚的大龄光棍,两者的家庭条件都不富裕,许巧燕嫁过去就是要吃苦,而且还不能带灵灵。
在许巧燕开始做粉条卖粉条后,媒婆介绍的对象条件就上了一个台阶,虽然还是鳏夫和光棍,但家里盖的是砖瓦房,每月都能吃一回肉,在村里算得上是殷实人家。
而当粉条厂开办起来后,媒婆介绍的对象就了不得了。
有的是在县里上班的,有的是高中生,还有的是没过结婚的黄花小伙子。
媒婆满脸堆笑:“人家说了,看中的是你这个人,有没有嫁妆无所谓,彩礼是一定要给的。至于你闺女,想带就带过去,不想带留在姥姥家也行,每个月出钱养着,都不是事儿。”
许巧燕:“……婶,俺不打算结婚了,俺就想把灵灵拉扯大,别的俺都不想。”
媒婆殷切地劝道:“俺知道你疼闺女,但闺女也不能陪你一辈子,她长大了也要嫁人。你身边怎么能没个知冷知热的?不说别的,平时有人替你搬搬扛扛,也省得你总是这么累。”
说这话的时候,许巧燕刚从肩上卸下来一麻袋土豆,足足有三十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