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1 / 2)

在1984年,国营商店出租柜台还是不被允许的,认为会危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由于商店内的商品都来自于计划调配商品,且为计划定价,商店的采购自主性受到极大限制。

在改革开放后,大量计划外的商品涌向市场,与计划商品争夺市场份额。

这些计划外的商品有的来自海外进口,有的则来自本土的个体户或红帽子企业,身段灵活,一切生产向市场看齐,与计划内的国企截然相反。

一方是根据市场流行风向而及时调整生产,一方却滞后乃至自行隔离市场,此消彼长,计划商品愈发无人问津,时间长了,国营商店也吃不消积压的库存。

因此,北京的一些商店就偷偷摸摸地将柜台出租,双方瞒着工商局,私底下签合同,悄悄地开始了柜台外包的买卖。

由于柜台承租方没有执照,也没办手续,要是被工商知道了,就会被查封全部货物,商店也会受罚,因此双方的口风都很严,柜台出租的事只在很小范围内流传。

贺明珠是上一辈子知晓的,当时柜台出租已经是很普遍的商业行为了,当事人才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出来。

贺明珠将自己所知的关于柜台承包的事都告诉了经理,经理听得如痴如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眼中迸射出炽热的光芒。

直到有人敲响办公室的房门,经理才反应过来,急忙低下头,掩饰性地清了清嗓子。

“这位贺厂长,你先回去吧,我们还要再讨论一下,有消息了会告诉你的。”

听到这话,贺明珠知道这事儿已经十有八九成了。

果然,没过两天,商店方面就通知贺明珠来签合同。

商店还是没敢把步子迈得太大,谨慎地从最基础的代销模式开始。

贺明珠也不贪心,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要有了开始,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后续进一步的合作就不成问题了。

“煤矿人家”牌罐头入驻国营商店,还被摆在了商店最显眼位置的柜台上,售货员一改晚娘脸,热情不已地向来往客人介绍着罐头的口味。

在贺明珠的建议下,柜台旁摆着一个酒精炉,罐头被倒进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将香味传遍了整个商店。

在鼻子的带领下,进店的客人都情不自禁地来到罐头柜台前,在售货员主动请他们试吃品尝之后,不由得沉迷于这样前所未见的美味中。

“来、同志,尝一尝,这可是现在最流行的煤矿人家牌罐头,不仅比国营饭店的菜好吃,还更便宜呢!一罐足足有两斤,只要三块五!”

柜台后的售货员热情地招呼客人来试吃,主动将盛放着罐头样品的小碗递过去,客人受宠若惊地接过碗,只尝了一口就惊艳地瞪大眼睛。

“真好吃啊!同志,这是只用罐头做的?”

售货员笑着说:“对,罐头倒锅里直接加热,什么调料都不用放,要是自己在家吃的话,还可以在汤里下一把面条呢!”

试吃的人依依不舍将碗中最后一点样品都吃干净,将碗还回去,不住地回味刚刚吃到嘴的美味。

“同志,给我来一个,啊不,来两个罐头!”

旁边的人听到后,纷纷凑上前来,也要来试吃这个好吃的罐头。

就算不买,免费尝尝也是好的嘛。

你拥我挤,无数双手往柜台上伸过来,险些将酒精炉都掀翻了。

售货员护着锅,眼睛一瞪,显现出些平时的威风劲儿。

“后退,都后退!排队!再挤就不要来领试吃了!”

等人群粗略排了个队,售货员拿着长柄勺,在每个碗里只放了一块肉,递给试吃的人们。

“哎哟,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