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1 / 2)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新品上市难免会引发一波购买狂潮,但购买量不一定会始终保持在高位,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售曲线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直到最终稳定下来。

虽然贺明珠对自家罐头的品质很有信心,三块五的定价在罐头市场上也相当有竞争力,但市场是个阴晴不定的坏脾气家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给人迎面一击。

与其贸贸然大幅度提高产能,将大量流动资金都押在原材料和产成品上,不如根据市场反响来提高产量,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而且罐头厂的工人才刚适应新的工作内容,突然加大产能的话,出现失误和纰漏的概率无疑会大幅度上升,最终影响罐头品质。

不过,贺明珠认为自己是风险厌恶型人格,但在其他人看来,她的步子迈得简直吓人。

一年多的时间,连开三家饭店和一家食堂,承包劳动服务公司,开办罐头厂,现在又在矿务局开了一家新的煤矿人家。

说起来,与其说是新开了一家饭店,倒不如说是原先一矿被迫关闭的老店换了副姿态重生。

由于一矿的店址已经不合适了,即使巩副矿长要将三产房子还给贺明珠,但客流已经被新食堂都吸走了,就算在原址上重新开店,也无济于事。

贺明珠在矿务局租了一处新房子,离总局办公楼和楼房小区不远,目标客户瞄准了矿务局的中高收入群体,对食物品质有要求的同时,舍得在外面花钱吃饭。

新店定位为美味营养、实惠便捷的中式快餐,采取类似于后世餐饮连锁店的运营模式,各式小炒在饭点前制作完成,放在售饭保温台上持续加热。当客人到店时,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点餐。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不需要现点现做,减轻了对后厨的压力,也降低了对厨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厨师只需要将菜做得好吃干净,不需要担心爆单时忙不过来的问题,对多线程处理能力和灵活机变的应变能力要求相对不高。

如果说以前煤矿人家的运营模式非常注重厨师的个人能力,需要冯解放、曹全安这类经验丰富的老厨子来镇场;而新开的煤矿人家就不再过分依赖厨师的个人素质,即使是刚出师的年轻厨师也能在相对低压力、慢节奏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地完成出餐工作。

因此,这次新店开业时,贺明珠没再去满世界招聘有经验的老厨师,而是从自家店里提拔了一个年轻厨子。

说起来这人不算陌生,正是曹全安之前收的胖学徒,大名董大力。

曹全安开年后把自家儿子带到了分店,手把手地教亲儿子做菜,丝毫不藏私,恨不能将毕生所学都灌进这小子脑袋里。

他倒是一派拳拳爱子之心,衬得徒弟成了后娘养的,在后厨只能靠边站。

其实曹全安对徒弟不算差,该教的都教了,平时也给了董大力不少锻炼机会,放手让他掌勺做菜虽然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曹全安想偷懒但就结果而言,董大力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能在后厨独当一面,可以说得上是神速了。

只是毕竟亲儿子还是不一样的,曹全安的偏心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曹全安的区别对待,董大力表现得很平和,他为人敦厚,对曹全安依然保持着尊重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愤愤不平。

他是带艺投师,来分店之前就学过厨,基础功还算扎实,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掌勺,一直做着切墩打杂的活儿。

能跟着曹全安学厨,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董大力已经很满足了。

曹全安难得有点不好意思,好像有点太欺负这个胖徒弟了。

因此,当贺明珠问起他手下有没有合适的厨师时,他二话不说就把董大力推荐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