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2 / 2)

潮,而是在年前的时候就计划好了。

冬天的时候,贺明珠在巡店时发现经常有人带着巨大的铝饭盒, 一次性购买十人份的饭菜, 还用暖壶装了满满一壶的汤。

贺明珠很好奇, 上前询问对方, 如果要请客的话, 为什么不到店用餐, 或者让厨师上门做饭,反而要外带这么多的饭盒呢?

对方认出贺明珠, 痛快地回答道:“哎呀, 老板这话问的, 要是能来店里吃饭, 我当然是要坐下来慢慢品尝,毕竟刚出锅的菜吃着香,比二次加热的要好吃多了。可我这不是要去外地嘛,一走就是十来天。在车上吃饭不方便, 趁天气冷, 食物放得住, 还是带上咱们店里的饭菜更好。”

车上?

贺明珠又问:“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对方乐呵呵地说:“我开火车的, 不止是我,我们班组的在出发前都来你们店里打包上十天的菜,留着路上慢慢吃。”

贺明珠了然, 原来是运煤火车的工作人员。

乌城矿务局所生产的煤炭大部分都运往外地,最远可达广东海南。这年头火车没提速, 从北到南,单程要走五天, 往返一趟就是十天。

火车上做饭不便,吃得也不好,只是维持基本生存而已。

而火车司机普遍工资较高,路上又辛苦,舍得慰劳自己,肯在吃上花钱。

因此,在煤矿人家一次性采购大量饭菜,在出车路上慢慢吃,也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也就是现在冬天温度低,盛满了饭菜的铝饭盒放在室外,一夜就冻成了冰坨,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等上了火车要吃饭时,再把饭盒放在热水中解冻。

等到了春夏秋三季时,天气热,成品饭菜存不住,也就只能自带食材,现做现吃了。

除了要出远门的火车司机以外,贺明珠还发现有其他人也是带着饭盒来打包饭菜的。

这些人看着面生,听着口音不像是乌城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