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2 / 2)

二三, 以后就算你来店里点菜, 我也恕不接待!”

郝翠兰听到他的话, 比杨东风还着急:“曹师傅, 咱们说好的,来店的都是客,你咋能说话不算数呢?!”

曹全安不耐烦道:“小村姑一边呆着去, 你懂什么,这小子可以质疑我的人品, 但不能质疑我的厨艺他一个顿顿清盘的饭桶,有什么资格说我做的饭是将就?”

他盯着杨东风:“喂, 小子,你说不说?”

徐和平拉住还想再说些什么的郝翠兰,好整以暇地等着杨东风要怎么和曹全安解释。

杨东风一点也没有被发怒老头盯着的紧迫感,反而慢吞吞地说:“顿顿清盘、不留剩饭是因为我珍惜粮食,和好吃不好吃没关系,更不代表我尝不出来饭菜的好坏。”

他说:“曹师傅,和一般厨师相比,您的手艺算不错的;但和明珠妹妹相比,就差得有点远了。也不是说不好吃,而是在火候、调料的把握上,总有那么一丝半点的差距。”

听到这番话,曹全安脸上的神色不辨喜怒,也没急切地开口辩驳,反而专注地听着。

杨东风接着说:“比方说吧,菜炒得有点过火,或者在热锅里多待了一会儿,出锅的菜就没那么脆生生,反而吃起来有点湿溻溻;又比如,为了压下肉的腥味,就放了许多葱姜大料,导致肉本身的鲜味都被压了下去。”

徐和平想一想,杨东风说的似乎还真有几分道理。

他是吃过小老板做的菜,也尝过曹师傅的手艺,相比之下,在做同一道菜时,即使双方使用的原材料和制作手法都完全相同,但成品总有微小的差异。

菜要炒多久才会断生,肉要放多少调料才会刚好将腥味儿压下,使用着同样的菜谱,却因为厨师的不同而使得出锅的成品也有差异。

这差异微小到了极致,如果不是因为徐和平吃得多,对美食有一定的抵抗力,有余力细细品鉴,还真的很难分辨出两道菜的不同。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顾客来说,上菜后只顾得上埋头苦吃,眼前的美食还吃不够,哪还有心力去品鉴菜与菜之间的细微不同呢?

徐和平默默感叹道,杨东风这个填不饱的饭桶,居然还有一条挑剔的舌头啊。

杨东风不知道他在徐和平心中的形象已经变成了长舌头的饭桶,还在试图向曹全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