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2 / 2)

经手的人也都是乡里乡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最佳选择。

因此,村人对收菜这事越来越上心,早早就在自家院里种上了蔬果,每一寸土地都没浪费。

有的人脑子转得快,找送菜的许大舅和许贵生打听消息,饭店吃的最多的是什么菜?客人们喜不喜欢吃辣椒?西红柿用得多不多?

还有人找机会就把自家菜推荐给许大舅,让他在送菜时捎到饭店,最好让贺明珠看中,这样家里的菜就不愁卖了。

贺明珠一向来者不拒,只要蔬果的质量好,通通买回来做菜,哪怕是现有菜单中用不上,她也要琢磨一道新菜出来。

煤矿人家的菜单随着时令不断更新,客人们能吃到最新鲜的蔬果;而村里人也不用担心种出的菜卖不出去,要么全家顿顿吃同一个菜,要么让好好的菜烂在地里。

地里的蔬果换成了真金实银的钞票,村人们挣到了钱,在青黄不接的时节可以不用太过于苛待肚子,和红薯土豆相爱相杀。而是可以拿钱和城里人换粮票,买粮食来填抱肚子。

许大舅作为收菜大管家以及贺明珠的亲大舅,在村里的人望一时间直线上升,都快比得上他之前当生产队长的时候了。

作为最大功臣,贺明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村里人夸成了花,从“这闺女就是厚道,开饭店还不忘拉一把乡亲”,到“红梅的闺女比她还能干,真是虎母无犬女”。

某天,村口的大槐树下,有人突发奇想:“你说咱们村是不是旺闺女?这小子们没见有几个出息的,反倒是闺女一个比一个强。你看看红梅,再到红梅闺女,还有现在的巧燕和灵灵……”

她又列举了村里其他几户人家的闺女,最后说:“闺女们一个都不差,小子们反倒一般了。靠儿子不一定能靠住,靠闺女那是一靠一个准。俺看啊,家里还是得有个闺女。”

有人就反驳:“谁说的,俺看贵生这小伙就不孬,说话做事利索得很。”

家里有儿子的老头老太太纷纷附和,说对啊对啊,一家里哪能没个男人,要是没儿子,家里谁传香火?谁来顶门立户?

说归说,村里人回了家,关上门就教育自家闺女:“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你读到哪一步,家里就供到哪一步。俺看闺女也不比儿子差,说不准你老子娘以后就靠你了。”

闺女们也很有志气,纷纷说:

“放心吧爹娘,俺肯定上进,以后就算没明珠姐那么能干,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村小的老师们下了课,在办公室聊天时,有老教师提起话头:“今年来上学的女生比往年都多啊。”

另一位老教师说:“去年辍学的几个女生,今年也都被家里送回来上课了,真是稀奇,这么多年了,头一回啊。”

年轻老师笑着说:“村里以前还有重男轻女的风气,现在连老头老太太都不怎么提这一茬了。都说儿子闺女都一样,不管是谁有出息,家里都沾光。”

老教师叹道:“这么多年的移风易俗工作做下来,今年才看到成效,可真是不容易。”

另一个本村的老师补了一句:“可不止是移风易俗的作用,还有别的呢。”

老教师好奇了:“还有什么?”

本村老师笑着说了两个字:“收菜!”

第90章 中考前后

贺明珠要参加中考, 最紧张的却是贺家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