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亲带去的礼,正常操作是留下一部分,给回一部分带回去。

留多少回多少,其实是看互相之间关系有多近。关系越近,回的越多,只留一点表示意思意思,甚至还会给添东西回礼。

如果人家一点礼都没收,全部给你回回来,又或者是全部东西都留下,一点都没给你回,那往往就意味着人家不想跟你攀这门亲,意思就是你以后别上门了,断亲。

除非是仇怨很深的亲戚,一般人肯定都不会这么干的,要脸面。

那沈家这是啥意思?

又或者就是给忘了。

但不管咋说,大家都说沈家那边不懂事,这闺女带那么一筐子的厚礼回门,他沈家这事儿办得太难看,还真是不把这闺女当一回事。

再想想这闺女从小养在老家这里,给他们老沈家当牛做马,被他们呼来喝去地使唤,也真是可怜的很呢,人家外公要是没出事,哪里会叫外孙女受这磋磨。

“你爷奶或许是忘了,你叔婶也真不像话,哪有不给回礼的,这是要跟你断亲吗?”

“这闺女受委屈了,回头一定要好好说说他老沈头韩婆子,办的都是啥事。”

过往的大娘婶子们都安慰着沈南星。

沈南星一副才明白过来的样子:“我爸每月寄回来的钱再多,也抵不过爷奶叔婶对我的养育之恩。我拖累他们这么些年,又没听他们的安排嫁到金家,可能爷奶对我失望了,不想要我这个孙女了吧。”

有人就问:“你爸每月还寄钱回来?寄多少?”

村里人没啥边界感,尤其是提到钱的事儿,就恨不得打听清楚谁家干啥工作挣多少钱。

沈南星仔细想了想,非常诚实地说:“我还在城里的时候,我爸每月寄5块钱给我爷奶养老……”

哦,那应该是小南她外公家还没出事的时候,那这五块钱就是大儿子孝敬给二老的钱。

说闲话的村人忍不住在心里算数,沈成山去省城上学,又结婚,大概也就是56年还是57年的事儿,那时候一月寄回来5块,那可真真不少,在农村这里够一家子吃喝不愁的。

“后来把我送来乡下叫爷奶照顾,一个月就给寄15,到我开始上学就给寄20……”

小南是66年被送回来的,回来一开始那两年没上学,一月15一年就是180,后来小南跳级上的初中又考上高中,20一月一年240,这样算下来,光是那几年就给寄回来两千多!!

难怪!

难怪韩金花那老婆子整天哭穷,说家里多难过,却叫小南这丫头一口气上到高中。

感情不是因为疼这闺女,是有钱拿啊!

“我前两年病重回省城,又插队回来,我爸好像就开始每月给寄30……”

天爷啊,一月30一年就是360,这闺女插队回来又有差不多三年了,那就是又一千多!

加上之前的,三千好几!

三千好几啊!

巨款中的巨款。

别看这村里人上学少,也就前些年村里开扫盲班学了几个字,可简单的算数大家都学的好着呢,学不好算数记工分你吃亏,分粮分肉分钱你还吃亏。

村里上到七老八十,下到六七岁的毛孩子,基本算数大部分人都会。

算出来这数字的村里人,一个个眼睛几乎滴血。

“这些都是我爸打电话给我说的,但具体寄了多少,我也不清楚,想着总不会有假的。汇款单都是写的我爷奶的名字,他们到县里领的。”沈南星很诚实地说。

到县里去领的?

为啥去县里呢,公社可也有邮政所呢,还不是怕村里人知道。

钱寄到县里,他家老三就在县里,拿了汇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