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不得不撤回汉中。根据针对粮田曹帐簿的审计以及粮田曹一名证人的证词,证明李平确实有篡改帐目的行为。为了逃避自己的罪责,李平在五月六日从南郑城离开,企图逃回自己在江阳的府邸;经由靖安司的追捕以及参军狐忠的劝说,李平不得不回到南郑听候发落。这一切李平本人已经供认不讳。

具体的惩罚措施公告里没有说,这要等诸葛丞相上奏朝廷才能定夺。毕竟李平是一位中都护,唯有得到皇帝刘禅的首肯才能施以刑罚。

荀诩对这份报告并不感到惊讶。“李平叛逃”这种事是不能公开的,那会让朝廷颜面大失,也会暴露出狐忠的“烛龙”身份。据荀诩自己猜测,诸葛丞相之所以苦心孤诣促成李平叛逃,就是想以此事为筹码,迫使李平在其他方面作出让步。

但这就不是他所能关心到的范围了。

一个月以后,荀诩接到升任靖安司司丞的通知,他正式成为靖安司的最高领导者。三年以后荀诩染病身故,与远在五丈原的诸葛亮同一天去世。

杜弼则谢绝了正式出任军谋司司丞的建议,调回了成都任谏议一职,低调地过着日子;以至于日后蜀汉著名的文人杨戏在作《季汉辅臣传》的时候,还特意提到“少府修慎,鸿胪明真,谏议隐行,儒林天文。宣班大化,或首或林赞王元泰、何彦英、杜辅国、周仲直”。没有人知道这位深出简居的谏议曾经穿梭于敌人腹心,于无声处引导着蜀汉的胜利。

李平承认了一切对自己的指控,然后官职被缛夺,以庶民的身份流放到梓潼郡。当他听到诸葛亮病死陇西前线的消息后,对自己复职的希望彻底破灭,也郁闷而死。

至于狐忠,他只在汉中多呆了三个月,然后就神秘地消失了。在几年后魏国的高平陵政变中,有一名低级官吏在内乱中被杀害,在他家中搜出了一些关于曹魏的绝密情报。当然,在当时那种混乱的局面之下,没有人留意到这一点,关于那次搜查的报告很快就被淹没在故纸堆里,彻底湮没无闻……

唯一不变的,只有吹拂在秦岭山头那来自陇西清冷的风,它就这么在崇山峻岭之间流转着,冷冷地注视着时代与人世的变迁。

第三十四章 尾声

建兴九年七月二十日,距离李平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荀司丞,判决下来了,李平被废为庶人,徙梓潼郡。”裴绪快步走进屋子,“啪”的一声将公文搁在荀诩案上,“这里是丞相上尚书的公文抄件,请您过目。”

荀诩展开文书,上面写道:“……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

“呵呵。”荀诩笑了笑,掩上文卷望望窗外的残阳,心绪不知怎地涌出几许唏嘘,几许感慨。

(全文完)

后记

终于写完了。尽管二十七万字的数量对于很多强者不过是沧海一粟,只够铺陈完开头,但对于天性惫懒的我来说,已经是生平极限中的极限了。用田中大神的一句话就是:“我预支完了下半生的勤勉”。阿弥陀佛,幸亏以后我就是死上班族,再也不用干这伤筋动骨的营生了。

如果把我称做《风起陇西》亲生父母的话,那么它的祖父是克里斯提昂·贾克,祖母则是弗·福塞斯。外祖父是罗贯中与陈寿,外祖母是丹·布朗。

克里斯提昂·贾克的《谋杀金字塔》三部曲是我灵感的最早起源。当年在大学宿舍里一口气看完他的小说后,仿佛发现了一片新大陆,惊讶地没想到历史小说也可以这么说。贾克大爷以埃及的历史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