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低蜀吴贸易的关税;增加对蜀锦、侧竹弓、井盐的进口量;削减两国边境驻军;遣返在东吴境内的益州籍流民;两国情报机构资源共享等等等等。

看来这是东吴为了减缓蜀汉对称帝的强烈反应而做出的一些让步,或者说,是抽了蜀汉一耳光以后给的几粒枣子。

“我主还为贵国皇帝陛下的寿辰准备了一些个人微薄的礼品,这是礼单。”

“我确实收到了,顾丞相。我会将贵方的意见转达给诸葛丞相。”张观的回答滴水不漏,等于什么都没有承诺。顾雍的神情微微有些失望。

三个人从内城回到敦睦馆以后,张观立刻让郤正将今天的会谈写成一份纪要。郤正领命而去,这类工作交给他再合适不过。荀诩则负责编辑相关背景资料,这将在成都讨论这一问题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他们之间没有交谈,交谈已经没有意义,他们的意见并不能左右局势。

到了四月二十六日凌晨,报告和资料汇编都全部完成了。郤正表现得很亢奋,这让张观不得不在他的报告里删掉诸如“狡黠地望着我们”、“厚颜无耻的条款”、“阴险地说道”等等充满了强烈主观色彩的词汇。

这一次还是荀诩负责将文书运送至牛津码头。和昨天完全相反,本来要两、三天才能“检修”好的外交船舶现在一艘不少地停泊在牛津港;薛莹当然,他本人看起来十分尴尬地甚至表示愿意开放吴国境内的陆路驿道,可以让这份报告更加迅速地抵达成都。这个好意被荀诩婉言谢绝了,敦睦馆可不希望这份东西在昨天的秘密报告之前送到诸葛丞相手中。

荀诩确认携带着报告的外交船只离港以后,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敦睦馆。

“荀功曹,这一次你可立了大功了。”张观欣慰地对他说,“你昨天那一手耍得真漂亮。你看,那一份报告被你顺利发出去以后,彻底打乱了孙权的外交部署,迫使他不得不提前通知我方,我国在外交上就能占据更多主动了。”

荀诩只是微弱地笑了笑。

“我会把你的功劳写入报告的。”张观拍拍他的肩膀。

“在那之前……我有一个请求。”

“是什么?”

“让我去睡一会,任何人都不要打扰。”

荀诩露出乞求的表情,从四月二十四日开始到现在,他已经将近十几个时辰没有合眼了。

第十八章 间奏·尾声

孙权的登基仪式在四月三十日开始,从此吴国由一方割据势力升格成为一个正式的帝国。魏、汉、吴三“国”鼎立终于在这一天变得名副其实。

成都在五月五日接到了敦睦馆的秘密报告;在五月六日接到了敦睦馆转发的第二份报告,里面包括了孙权召见张观的会谈记录、立场解释以及武昌允诺给成都的补偿条款;紧接着在五月十日接到了皇帝孙权特使正式送交的国书。

蜀汉朝廷对此表示十分震惊,许多大臣和郤正一样认为应该立刻和东吴断交,然后派兵讨伐这个僭称皇帝的乱臣贼子。但如荀诩所预料的,奉行务实政治的诸葛丞相最终说服了这些大臣,决定接受这一既成事实,默认东吴帝国的合法地位,以此来换取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五月十五日,汉卫尉陈震作为特使前往东吴致贺。他于六月一日抵达了武昌,并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接待,孙权称这将开启两国合作的新纪元……

五月二十日,武昌。

荀诩好奇地注视着眼前这间高脚大屋。这间屋子与南蛮建筑的风格类似,房屋主体建筑与地面被数十根直立的木桩相隔,整个屋子被柱子撑在半空,一侧有斜坡形的木制楼梯。

“江东多雨,地面潮气太重,这是为了保存绢、纸质地的档案文件而专门设计的储存室。”

站在他旁边的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