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三叔和你好,不然……”裘氏笑笑没有说话,嫣然明白她要说的是什么,只浅浅一笑。裘氏又说些别的,两人说了会儿闲话,晚饭就送了上来,武氏陪着她们妯娌用完晚饭,裘氏也就告辞。

看着裘氏离去,嫣然有些恍惚,仿佛还是昔日在侯府时候,那时总觉着,日子怎么过也过不完,可是现在,一转眼,就近五旬。

“祖母,我想听你讲故事!”有只小手拉着嫣然的裙子,嫣然低头看着自己孙女,把小人儿给抱起来:“跟着你的丫鬟婆子呢?你就一个人跑出来了?”

小人儿今年才四岁,是这家里的掌上明珠一样的存在。搂住嫣然的脖子小嘴就撅起:“我不想她们跟着。祖母,我想问问,姑姑小时候就是这么淘气吗?”

“你连你姑姑的面都没见过,怎么就说她淘气?”嫣然进到屋里把孙女放下,吩咐丫鬟拿来点心,给孙女喂着。馨姐儿早已出嫁,她嫁的不是别家,而是昔日的曾家。

当嫣然接到曾之贤写来的信,说想为曾之庆的次子求馨姐儿为媳时候,嫣然简直都不敢相信。纵然早已放出,但曾经的主仆之别是有的。曾之贤的那封信也写的十分恳切,说是那孩子看中了馨姐儿。现在议亲时候,就对曾之庆说出,并求曾之庆成全。

嫣然想了半日都没想出这两孩子什么时候见过面,馨姐儿活到这么大,也只有进京过那一回,难道就这么一回,就被人看中了?嫣然寻来女儿和女儿一说,问她可否愿意,毕竟曾家虽然曾败落过,但随着曾之庆把产业聚拢来,他的长子又考中举人,曾家和原来败落时已不一样。

嫁进这样规矩繁杂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又是这样的身份,难免会有些艰难。馨姐儿在仔细思考后点头同意,说记得当初嫣然说过的,人这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地,没有完全顺利的也没有完全不顺的。既然这个人主动说出要娶自己,比起那样陌生人又要好些。况且馨姐儿没有说出口的理由,嫣然也明白,那就是,馨姐儿想为嫣然争一口气。

既然女儿愿意,嫣然又去和容畦说了,容畦听的馨姐儿竟有这样的心,沉默良久后才对嫣然道,毕竟是嫣然亲自教出来的女儿,到底是不一样的。

因此嫣然也就给曾之贤写信,同意结亲,定下亲事,又给女儿备了厚厚一份嫁妆,容畦亲自送女儿进京出嫁。这个孙女是馨姐儿出阁后武氏生的,自然从没见过馨姐儿。

此刻孙女问起,嫣然不由勾唇一笑,就捏捏孙女的脸:“我也想你姑姑啊。”可惜她嫁的那么远,难以见到。这是远嫁最大的不好之处。纵然有书信往来,晓得女儿已经生下儿女,晓得她和妯娌们相处的都很不错。可是嫣然还是担心,担心女儿和自己一样,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性子。

“等爹爹中了进士,那我们就可以进京看姑姑了!”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的话让嫣然勾唇一笑:“想你爹了?”小姑娘点头:“爹爹去了有三个月了,祖母,什么时候才考中进士啊?”

“进士哪有这么好考的?你舅公考了三次都没考中。你爹这还是头一回去呢。”根哥儿没有郑小弟考举人那么顺利,走了四五遍,才在今年中了举人。容畦自是兴奋不已,意思让儿子不要再去考进士了,但根哥儿不肯,赴过鹿鸣宴就和郑小弟两人买舟北上。

算着日子,去了三个月,还有一个多月才开考呢。嫣然想女儿,想儿子,可是所有的思念都不能对孙女说出,只能抱着孙女微笑。

“你们祖孙俩说什么呢?”容畦的声音已经在门外响起,接着容畦就对孙女张开手:“来,乖孙女,给祖父抱。”小孙女却不肯离开嫣然的怀抱:“不要,祖父胡子扎人!”

容畦摸摸胡子,老了,不复当年的翩翩少年郎,连孙女都嫌弃自己了。嫣然浅浅一笑才道:“得,也别说这些了。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