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迎亲拜堂,洞房花烛。

过程之复杂,礼节之繁琐,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所以须得由双方长辈、家人齐心协力,才能促成一桩婚事,凑出一对佳偶。

便如巫栀所言,成亲是件顶麻烦的事。

好在林夫子与楼家夫妇早已敲定所有章程,胥姜只需按章程行事即可,可即便按章程行事,也免不了要操心,亏得有曹大娘和庄嫂,否则糊里糊涂地,定然要闹些笑话。

曹大娘却说:“新人哪有不闹笑话的?就是要闹笑话才好,寓示婚后笑口常开,和美欢喜,遇事不计较。”

胥姜虚心求问:“那按照京城习俗,纳采之时,女方通常都回什么礼?”

曹大娘道:“多是回些茶叶、生果、莲藕、芋头、柿子和石榴等等,通常都回一对,还有长裤、鞋履、同心锁,也能送些别的,只要代表吉祥,送什么都可以。”

“哦”胥姜都默默记在心里。

曹大娘又小声提醒道:“提亲后,便是正式未婚夫妻了,在婚仪前新郎和新娘不能见面,可记住了? ”

“嗯,知道了。”胥姜面上点头,心头却道:可林夫子也说真正昌明的世道,应当包罗万象,况且她倒是能忍住不见面,就怕某人忍不住。

好吧,她也忍不住。

在曹大娘和庄嫂的陪同下,胥姜采买好了回礼,除曹大娘所说那些回礼外,胥姜还将圣人所赐的那套文房四宝添进了礼单之中,毕竟楼家父子二人都在朝为官,如此才算庄重,叫外面人瞧了也觉相配。

胥姜正式搬回书肆后,林夫子特地向圣人告假三日,为媒人上门提亲做准备。圣人很痛快地批了,顺带问了中书令与尚书令家中有没有女儿要嫁,他可以一道批。

他也想清闲清闲。

只可惜中书令和尚书令,一个女儿早已出嫁,其中一个还是嫁给了他。一个没有女儿,都是儿子,也都已成亲。

圣人一脸怨念,怎么就不能学学楼少卿先立业再成家?

媒人上门提亲前一日,林夫子便同胥姜说好了规矩。

寻常家的闺女,在媒人上门提亲时是不便露面的,可胥姜不同,她经商买卖,并非寻常闺阁女子,所以林夫子并不拘着她。想不想露面全在她自己,只是嘱咐她若要出面,旁观即可,让林夫子与媒人交涉即可。

林夫子走后,胥姜心头才觉忐忑起来,做事也有些魂不守舍。

梁墨知明日有大事,便将所有活计推后,与客人的一切邀约也都往延期,安排妥当后,见时辰也差不多了,想着明日要早些过来,便收拾东西对胥姜道:“东家,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