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迫切地想回槐柳巷,迫切地想见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女子,在她身侧安然入梦。
与同僚告别后,他立即动身朝永和坊而去,刚行至朱雀街,便见熟悉地一人一驴正等在路边。
这一瞬,他以为自己累得眼花了。
胥姜见楼云春自皇城出来,绽开笑容朝他挥了挥手。
楼云春愣愣地盯着她,半晌才眨了眨眼,惊喜地朝她狂奔而去。
他勒住缰绳,两只漆黑地眸子就差没挂胥姜脸上了,眼底难掩欢喜,“你怎么来了?”
胥姜笑眼盈盈,“来接你回家。”
她先去了大理寺,那守卫认得她,便切切地告诉她楼云春受召进宫了,所以才来此处等他。
她来接他?
楼云春只觉得浑身倦意消去大半,心头犹如漫入一汪幽泉,清清软软。
胥姜见楼云春神色发白,眼下发黑,神色难掩心疼,忙低声对他道:“我们回去吧,回去好好歇会儿。”
“好。”楼云春目光一直没从胥姜身上移开过。
两人并排而行,胥姜低声与楼云春讲起品书宴、制竹香、竹筒饭,又讲起今日府衙的盛况。
他含笑听着,只盼着脚下这条路没有尽头才好。
回到书肆,梁墨正准备锁门回家,见两人回来,笑着打了声招呼,便抬脚往家里跑。
他每日这般跑来跑去,也没见累。
汪掌柜也打烊了,与许久不见的楼云春寒暄几句,也往那家和人暖处去了。
两人关门歇户,拴驴饮马,胥姜给完草料一转头,便撞入楼云春的怀抱中。
楼云春紧紧裹着她,头埋在她肩项里,轻轻地叹息一声。
胥姜轻拍着他的背,说道:“累了便歇着吧,我去做饭。”
楼云春蹭了蹭她的耳朵,“我陪你。”
其实是想她陪着自己。
胥姜摸了摸他的脸,柔声道:“也好。”
这一顿饭很简单,以情和面,以心燃火,以思慕作汤,以灵犀调味,再浇上一勺相思,人间至味尽融于此也。
两人对坐炉火前,吃一碗红尘面,就半锅俗世汤,身心逸乐安然。
第123章 一百二十三斩·已谋前程
破岩香馥馥,青灯影摇摇。
胥姜在清理《文脉溯源》的刻板,准备明日裁纸刷印二十套,以作收藏。
若这套书通过审验,师父的手稿真迹与刻版,都得上交兰台保管,以便于后人矫正民间版本的偏差。
官刻书籍,朝廷虽禁止民间私自刊印谋利,却不禁传抄,而传抄则难免有谬误。且书肆、书局等为分一杯羹,除向国子监屯买外,也会以假名刊印。其中难免有夹杂私货或与文理不相合者,改其文、乱其章,如此一来,便会流出各种版本。
流传年代越久,版本便越多,越是真假难辨。
且不说民间,便是国子监所出典籍,无原稿考据,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其版本也难统一。
胥渊这套书还未曾面世,将原稿、原刻上交朝廷,不仅可以定正后世版本,也可证明书籍来路,便于通过礼部审验。
所以即便胥姜再不舍,也只能将其上交。不过,在上交之前,她可以留印下来做念想。
这套刻板保存得很好,除细微蚂蚱纹以外,基本没有破损,她拿湿布将每块板都擦得一尘不染。
楼云春睡得很沉,胥姜手下的动静并不扰人,反倒自带曲韵令他安眠。
整理完刻板,胥姜又开始裁纸,骨刀破开宣纸的声响,沙沙如雨,她回头看了眼木榻上的人,继续手中的活计。
香已燃尽,她放下骨刀,捶了捶肩颈,随后将裁好的纸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