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入蒙学之作,必然是好的,不然岂非误人子弟?”

“可我觉得公子的诗,比它们更好。”

竹春一愣,“姑娘是说……”

“我想将你的诗刊印成册并入蒙学,然后上架售卖。”

竹春望进胥姜乌黑清亮的眼眸,只觉得恍若梦中,“刊印?上架?”

“我有官府批发的刊印资质,只要申报官府,得到许可便着手刻板、印刷,随后上架售卖。”

“你要印我的诗?”竹春仍旧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胥姜噗嗤笑出声,“这还能作假?就只等公子点头了,公子觉得如何?”

能如何?这简直是天上砸下来的馅饼,他若不接,就是傻子。

竹春赶紧点头,“甚好,甚好!”

“公子既然同意,那得空我写一份契书与你,将一应事宜罗列详尽,你看过之后咱们再细谈。”

“好。”竹春笑得两眼弯弯。

“那咱们再谈另一件事。”

“好。”

胥姜见他只知道应好,觉得这人实在有些呆愣,便用手轻轻叩了叩桌面,问道:“公子要找活计,我这里又正好缺人手,不知公子可看得上我这书肆,愿不愿意屈就?”

竹春回神,有些不好意思,随后答道:“说什么屈就不屈就,我这般的人,能得姑娘赏识,已是大幸,我当然愿意。”

“工钱不高也愿意?”

“愿意。”

“那每月二两银子,负责誊抄书文、修注、校对、刻板,外活另算,管吃不管住。行不行?”

“行!”二两银子,快赶上县衙文职的工钱了,且做的活也是他乐意做的,再没比这更好的了。

胥姜起身去找纸笔,“行的话,那便现写聘书,今日上工。”

许三在一旁乐呵呵的笑,“这就成了?好事,好事。”

等写好聘书,竹春签字画押时,胥姜才知道竹春原来是他的字,他姓胡单名一个煦,表字竹春。

倒是好名好字。

随后,胥姜在聘书上并排落下自己的名字。

第12章 十二斩,新聘帮工

两人写好聘书,许三见再无自己的事,别地儿还有搁置的活儿,便辞了二人,安心去了。

胥姜领着胡煦,将书肆里分置物品的情况详解了一遍,如书籍、字画、印章、文房四宝,其所属位置、类目、好坏程度、如何护养等琐碎事宜,也都一一讲明。

胡煦记性好,学得快,一日下来就熟悉得七七八八,甚至将胥姜遗漏的、混淆的一些书目给做了修正。

多一个人手,胥姜顿觉轻省不少,她将一应誊抄、修注等活计交于胡煦,任他自己随喜好安排,自己则腾出手来制两味香。

柏子香与松香。

柏子四处可见,胥姜院墙外便有一棵柏树,结的子有黄有绿,黄的老,绿的嫩。

老的柏子,香气浅淡,且因近日雨水多,总有一股潮气,容易败味,制成香后,气味杂且余韵短。

嫩的柏子,香气馥郁且富有蓬勃之气,成香后带着淡绿,气味色相俱佳,且韵味悠长,经久不散。

所以胥姜只捡绿的采。

松树,城里少见,要松油琴行里倒有,可胥姜询问过后,都不太如意,要么杂质太多,要么香气太淡。

还是胡煦知道后,指点她到一处木场,扒遍了堆积的松料,才找到几块颜色橙黄洁净,香气又浓郁的松油和一段干燥细腻的甘松皮。

“这可真是个福星。”

胥姜喜滋滋的揣着松油回坊,着手制香。胥姜制香走的是野路子,手法习于蜀地一个野观里的老道人,不同于《香道》中所记载那般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