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且先读。”

米铺东家把话说在了前头,“我虽识字,却对诗文不甚精通,若读错了,你可别笑话。”

胥姜请道:“您只管读。”

米铺东家便一首一首地读了起来,越读越顺,越读越奇,不过半柱香的功夫,竟毫无滞塞地读完了。

“如何?”胥姜问道。

饶是米铺东家不通诗文,此刻也想学那些文人士子,拍案赞一句,“好诗!”

胥姜继续追问,“好在何处?”

“好在简单易懂,却又不失道理。”

“若入蒙学,为小儿启智,可行不可行?”

米铺东家思忖片刻,点头,“可行。”

胥姜露出满意的笑容。

米铺东家又好奇问道:“小娘子,这诗是何人所作?”

“一个书生。”

“姓甚名谁?”

“不知。”

“不知?”米铺老板满脸怀疑,“小娘子莫不是在诓我?若不知,他的诗又怎会到你手中?”

“他将诗赠与我,却忘了自报家门,所以我不知。”

米铺东家可惜道:“真是个糊涂书生。”

胥姜却道:“书生可不糊涂,糊涂之人岂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这倒也是。”米铺东家点点头,又问,“方才听你的意思,是想将这诗订成册子,刊印出来,并入蒙学?”

“正有此意。”

“甚好,甚好!”米铺东家不禁对眼前这位小娘子刮目相看,初初以为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却不想胸中自有丘壑。“上架后定要为我预留两册,家中小儿急需。”

胥姜被逗得开怀畅笑。

两人相谈正欢,却又见一人远远走来,不是那杜回又是谁?胥姜立即起身相迎。

米铺东家见有客来,也不好再打扰,便遥遥与杜回作了一礼,又与胥姜道别,溜溜达达地往街上晃去了。

“胥掌柜别来无恙?”

“托您的福。”胥姜笑着作揖,随后将他往树下请,引他入座,随后又去屋里另取了把壶,注水煮茶。

等茶水上灶,胥姜才又坐下,见杜回正捧着那册诗文看,便笑问:“先生觉得如何?”

杜回撩了撩眼皮,道:“有好,有不好。”

“儿洗耳恭听。”

“好在平易畅晓,简单易懂,不好在过于直白,有形无神。诗有尚实尚质、尚神尚意,太过偏好实质而失了神意,或太过注重神意而失了实质,都绝非上上佳作。”

“儿受教。”

杜回话虽说得不留情面,却并没放下手中的册子,默不作声地看完后,才又道:“有几句倒写得不错。”

茶水正好在此时开了,依旧是老荫茶,杜回嗅到这浓郁的茶香,古井无波的眼底闪过一丝好奇。

“煮的什么茶?”

“老荫茶,山里头带来的,先生可要尝尝?”

“闻所未闻,来一碗吧。”

胥姜倒了两碗,先奉了一碗给他,嘱咐道:“这茶要放凉了才好喝。”

闻言,杜回只好将茶放了回去,一语双关道:“看着平平无奇,倒是会磨人性子。”

“有道是,好茶不怕晚。”胥姜笑着回他。

杜回干脆开门见山了,“我要那套《子云四赋》,你便说如何才肯卖吧。”

“先生果真志在必得?”

“难不成还要我三顾茅庐,才显得有诚意?”

“先生莫恼。”胥姜安抚一句后,又恳切道:“儿并非不想卖你,只是家师有遗训,本肆孤本绝刊若非遇到真心爱重之人,绝不售卖,以防因保管不当而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