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选官任人的权利大部分都归在门阀士族手中, 后来外族入侵,大夏的权力中心先?是被迫南渡,后主脉绝嗣,这才有了晋与?秦分夏,晋朝皇族是夏末代皇帝不?入五服的亲戚,因与?夏同姓,自诩为正统,一开始自然是从头到尾全盘复刻了夏朝的所有制度,包括选官制。

等?皇室反应过来南渡的士族声势大不?如前,终于?想要?趁这个时?候把权利收归中央时?, 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么多年已经足够那些豪门重新把朝廷塞得满满当?当?,姻亲网络密布, 即便还没恢复到大夏时?的顶峰,也算是恢复了一半的元气了。

之后便是皇权与?士族的交锋, 因为南方门阀的势力庞大,晋国没办法直接实?行科举制,因此只能采取相对温和的手段尽力将各地荐官的选择权掌握在中央,到了傅初鸿手中,两派正好处于?一个相对微妙的平衡,朝中“褚”、“王”、“许”、“卫”等?诸姓把控大权,但也有不?少出身寒门的官员作为中流砥柱立足朝堂,选官的权利大致对半,这是个皇帝和各族都勉强可以接受的局面?。

说回?到褚氏,褚东阳的父亲褚锦臣出身高等?士族,但是因为血脉较偏,家族的资源大多都倾斜在主枝子弟上,他只是在最初的选官上沾了一点便宜,后面?的仕途大都是靠自己战战兢兢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但是可惜的是,他不?幸地撞上了皇帝想要?削减士族权利的当?口,成了皇权与?士族冲突之下的牺牲品。

当?时?朝堂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李姨娘作为后院的女眷也说不?太清楚,只知道先?帝当?初拿捏住了一个大错,一旦发难追查到底的话就会牵连好几个家族,两方对峙之下局势十分紧张,但是这事最后的结果却是虎头蛇尾,以先?帝和门阀各退了一步为结局,并没有触及到任何一方的根本。

但是这冲突到底不?是没有死伤的,褚锦臣就是这件事中最重要?,也是最无辜的一个牺牲者。

说他重要?,是因为他出事时?已经官拜从二品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之一,实?打实?的重臣权臣,而他在狱中的突然暴毙成为了冲突的转折点,之前皇帝占据大义?上风,看起来是铁了心的要?削世家实?权,但是褚锦臣的死让各族群情激奋,一改各自为政的局面?,瞬间拧成了一股绳,理直气壮的开始向皇帝施压。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东风强了西风自然就弱了,皇帝并不?想激化冲突,最终松了这一口气,最后形成了两方勉强平衡的结局。

而说褚锦臣无辜,则是因为他虽出身大族,却因为与?褚氏的关系较为疏远的缘故,可以称得上半个皇党,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是更偏向皇帝的,不?过也不?排除这个缘故,皇帝才柿子挑软的捏,选了几个本身与?他有默契不?会太反抗,也不?会让士族太敏感?的官员作为先?手,先?一步拘捕作为试探。

谁想到他身体孱弱,受了刑之后又感?染了风寒,当?时?气候反常,正值天寒地冻,连他已经因荫袭封官的幼子都没有经受住严寒,加之在狱中惊惧异常,父子两人竟莫名其妙地一并死在了狱中,朝廷当?然不?肯担这个责任,便将二人的死归为畏罪自杀。

当?时?褚东阳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恃才傲物自负才华,而不?屑于?荫袭受官,因此将名额让给了弟弟,自己则外出考察游历各国,结果回?来时?便见到天翻地覆,父亲兄弟含冤而死,母亲也因为悲痛过度缠绵病榻,没几年也过世了,对他这种?生来不?凡的天之骄子来说,绝对是个再眼中也不?过的打击。

姜妱仔仔细细的听完了李姨娘转述的内情,坐在那里?慢慢拧起了眉头。

这还没完,褚景和继续小声说:“听说前头夫人也是因此受惊难产……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