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3)

“不是在你们皇帝回京之前,我明日就走。”

萧元启顿时有些紧张,“有什么不对吗?这个莱阳府现在人人避之不及,你就算再多停留些时日,应该也不会有任何危险吧?”

“我刚刚得知,大梁皇帝指派了使臣回访东海,到时必定会要求当面见我,以确认我已经回到本国。这两国邦交,即便是我也不能全然不顾……你是有根基的人,近一个月教授的东西已足够你练上好几年,关键只在于你自己是否松懈罢了。”

萧元启低下头,紧紧握着手中剑柄,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后方低声道:“母亲遗书中说,她是自愿就死……还说,若从东海那边论起,我可以叫你表舅……”

墨淄侯面无表情静立良久,方道:“可以。”

“表舅放心,我自会勤加修习,绝不懈怠。濮阳上师有一句话说得对,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实力和耐心。”

听到濮阳缨的名字,墨淄侯的眉心微微皱了皱,但却没有马上就说什么,只在最后离开之时,简单叮嘱了几句,“大家都是互相利用,谁也无须讳言,不过那位白神院的上师……他骨子里可与你我不同。咱们三个人中只有他毫无顾忌,什么都不在乎,是个单纯的复仇者。你最好能明白这一点。”

此刻的萧元启并不在意濮阳缨到底想做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墨淄侯既然提醒了,他便点头听着。对他来说,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闭门苦修,每日必要练到筋疲力尽逼近极限方停,对外界的所有消息都不闻不问,竟宛如在这繁华风流的帝都城中消失了一般。

四月初,在九安山盘桓了近一月之久的梁帝起驾回京,去年边境战事引发的凝肃气氛渐渐褪去,金陵朝堂终于恢复了表面上波澜不惊的常态。

长林世子身体渐愈,王府内朝务相关事宜重新由他主理。比起去岁初秋开始的重重波乱,年后这三个多月可以算是十分轻省,萧平章难得有了些空闲,便挑了几件合适的政务出来,逼着二弟学习料理。

这日一早萧平旌又没能逃得出去,被大哥拖到了父王的书院,塞了一沓节略邸报给他看。萧庭生完全置身事外,只喝着茶欣赏小儿子蔫蔫的样子。

廊下脚步声响,元叔自外而入,行了礼,将一封书折递上前,道:“王爷,内阁转来驿报。”

萧庭生不由一怔,“你没说错吧?不是军报吗?”

“不是,是驿报。”

“朝中驿报,转来我长林府做什么?”萧平章也有些困惑地走了过来,接过书折打开,快速阅看了一遍,眉峰渐渐蹙起。

“怎么了?”萧平旌的身量比兄长略高一些,伸长了脖子从他肩上看过去,“出什么事了吗?”

萧平章抬手将折报递给了他,转向父王禀道:“是北燕国书的最新副本,从后附的使团名单来看,他们的五皇子这次要亲自来金陵。”

北燕慕容氏立国四百余年,时日比大梁还要长久,两国邦交虽不像梁渝之间那般紧张,但也常有战事,并非歃盟之国。近些年北燕国中朝政不稳,暴乱频发,星火汇集渐至燎原,其势愈演愈烈。从萧平章最近收到的线报来看,北燕朝廷口中的“乱贼”已打下了琚水以北半壁江山,几可与慕容皇室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为全力应付国内的乱象,自两年前起北燕朝廷便有安稳南境,与大梁结盟修好之意,双方多次博弈商谈,大约也达成了一些共识,这才有使团入京以图敲定盟约之举。

“五皇子是北燕皇帝的嫡子,位封惠亲王,在朝中分量不轻。他决定亲自前来,可见其国中内战,情形比我们原来知道的更加不妙呢。”萧庭生感叹了一句,但仍然有些不解,“不过,长林是武门之府,不参与政务和谈,内阁按例结总通告即可,为何一收到驿报,就直接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