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 / 3)

荀白水当然也不满意,但却没有立加反驳,先恭恭敬敬应了声“臣领旨”,再上前一步,语调依旧轻柔地劝道:“陛下能分开朝政与私情,老王爷在天有灵,也必定欣慰。其实您心里也明白,朝臣们之所以纷纷上奏请求严惩,理由其实很简单,无论何时,无论何故,帅权,绝不可高于君权。陛下既然决定了要处置,又岂能只流于表面,而不触其根本?”

从御审那天开始,萧元时就未有一夜安眠,此时早已疲倦透骨。舅父的意思反反复复说过很多次,他也不想再多争议,视线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前方的地面,慢慢点头,“长林各营盲从主帅,固然有罪,但宁关大捷,功可抵过。诏命兵部……撤除长林编制,另立北境旗号。”

“撤除编制”是最关键的四个字,荀白水紧绷的面色终于一松,急忙躬身应道:“陛下恩宽,臣领旨。”边说边打着手势阻止正要插话的荀太后,示意她跟自己一起退出殿外,让萧元时一个人清清静静地待着。

顺着殿廊疾步走到转角处,荀太后吐一口气,有些拿不准地问道:“现在这样……就算是咱们赢了吗?”

荀白水抿着嘴角,面上的表情看不出是悲是喜,“老王爷去世,萧平旌原本就该卸职守孝。以此为由拿掉他手上的兵权顺理成章,即便是再偏向长林王府的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可是……萧平旌所犯抗旨逆君之大罪,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地放过了不成?如此一来,皇室颜面何存?”

“只要咱们能撤了长林军的编制,遣散转调其麾下旧部,就已经算是达到了目的。”荀白水万事求稳,触及兵权自然更加小心,反倒劝解起妹妹来,“有些事情宜疏不宜压,何必非得不留余地?娘娘坚持不肯放过又想怎样?这个节骨眼上,难不成真能杀几员大将?”

荀太后只是意有不足,并没什么具体的准主意,撇了撇嘴角道:“这样一来,天下人岂不个个都以为陛下太软弱,辖制不住长林王府?哀家听说,军中之人最容易只认主帅不认主君,若是因此愈发骄横,兄长要怎么另立北境旗号?”

“娘娘,人心是可以操控的。民间也好,军中也罢,天下人所知道的,不就是咱们告诉他们的吗?”荀白水侧转身,视线穿过幽长的殿廊,越过宫檐投向远方,“这件事情,无论内里如何,至少在明面上只能有一个说法。那就是陛下因长林王薨逝,开恩赦免了怀化将军之罪。如此一来,只会显得皇家恩宽,不容小人多言。”

荀太后最终被他说服,迟疑了一下,悻悻地道:“若是兄长觉得合适,那……就这么办吧。”

第二十章 东海密约

长林王薨逝那天夜里开始飘落的雪花,时大时小,缠绵不绝,几乎延续了整个停灵和吊唁的丧仪期。萧元时依礼停朝三日,第二日就想要宣驾亲往致哀,正在御前回禀出殡安排的礼部尚书沈西苦劝不住,只能将求救的目光投向旁侧的禁军大统领。

荀飞盏此时当然已经去过长林府,知道大概情形,叹了口气上前劝道:“老王爷才走了一天,王府内必然是诸多杂乱。圣驾出行不同于旁人,按宗府和礼部的安排过几日再去吊唁,平旌也能从容些。还请陛下体谅。”

萧元时并不是个执意任性的人,闻言怏怏地坐了下来,“方才母后过来说,皇伯父遗言要葬在北境,平旌哥哥去送灵……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回来,是不是?”

荀飞盏怔了片刻,问道:“老王爷多年的疼爱之情,长林府上下的护国之功,陛下会一直记在心里吗?”

“会。”

“无论他日后回不回来,陛下只要一直记得就好。”

与心中念念记挂的小皇帝不同,萧庭生遗言想要怎么葬,葬在哪里,荀白水可谓是半点都不关心。他领旨后这一整天都忙着召集合适的人商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