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谢锦和轩辕曜两人是东陵权臣中的权臣,这些年东陵太平盛世,没有战争,所以两个人即便在东陵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其他国家,远没有声名远扬。

他们之所以知道这两人,就是因为他们之间那种不被世俗接受,却偏偏不把世俗放在眼中的特殊感情,被当做奇人异事似的,几年之内被传遍了五湖四海,各国权贵逛青楼时偶尔也会当做笑话讲一讲。

甚至有人把他们的故事编成了话本子。

不过对于故事中的两个人来说,却无伤大雅。

他们也并不在乎旁人如何看待。

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曾经有人当着他们的面抨击嘲笑,他们都能一笑置之,何况是那些根本听不到的言论。

不过轩辕曜知道分寸,宫宴上在座的不只他们自家人,还有别国来的贵客,没有必要肆无忌惮讨论自已的私事。

于是轩辕曜很快转移话题:“听闻西齐皇侧夫大人拜了主上为师,男人嘛,就该校场上见真章,然后抽个时间切磋一下。”

说完看向楚青凰,“小侄女,应该没问题吧?”

西齐大臣表情各异,忍不住面面相觑。

拜师?

他们怎么不知道?

为什么他们会有一种错觉,好像别国来的这些贵客,比他们自已更了解他们家的女皇陛下和皇侧夫?

东陵退位的摄政王和女皇的确认了他们的女皇陛下为义女,这没有错,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的事情都在各国权贵的掌控之下吧?

难道他们借着认义女的理由,实则安插了暗线在西齐朝廷内部?

第534章 我也是命苦

不得不说,西齐大臣们想象力很丰富。

只是没人解答他们心里的疑问。

天下四国使臣全部到齐,场面自是浩大非凡,从联姻谈到疆域,从战争谈到和平,从治国谈到家国律令,气氛平和轻松,完全没有一点剑拔弩张的紧张感。

像是各国友人坐在一起喝茶谈天似的。

而此时的城郊别院里,太上皇和娴太妃坐着闲聊,脸上带着明显的感慨:“青凰的面子真大,一个成亲大典罢了,各国使臣都来捧场,实在让人没有想到。”

想当年他即位时年纪还小,不管是登基、成亲还是后来的亲政,都没有哪个国家的使臣理会过,如今这盛况比起当年,简直让他不敢想。

数十年时间如过眼云烟,一晃而过。

果然是岁月不饶人啊。

娴太妃喝了日茶:“这两天大周皇帝和蜀国长公主频频来别院,他们见的人是谁,太上皇还没看出来?西齐如今这盛况确实出乎意料,但关键人物其实就在眼前。”

太上皇缓缓点头:“看到是看出来了,不过青凰能让摄政王认为义女,本身就是她的实力和人品得到了认可,否则大周、蜀国和东陵也没必要送上这么丰厚的贺礼。”

娴太妃嗯了一声:“确实。”

“所以归根结底,西齐能有如今的强盛,还是青凰的功劳。”

娴太妃点头:“这倒也是。”

“娴儿。”太上皇忽然话锋一转,目光深情款款地看着她,“退位这两年出去走了走,我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人活一世,短短数十年光景,权力和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能有一人白头到老,人生才算圆满。”

娴太妃一怔,随即表情微妙:“什么意思?突然间学会一往情深了?”

太上皇尴尬地清了清喉咙,伸手握住她的手:“做了大半辈子孤家寡人,见识过了后宫尔虞我诈,也体会过人情冷暖,盛宠也好,失宠也罢,都是后宫常态,只是我怎么也没想到,最后陪在我身边的人会是你。”

娴太妃沉默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