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一脸正色:“姑娘尽管放心,我有办法,碾米浆的事情他们在院子里就可以做,让他们碾米浆,院子从中间隔开,留下一半专门晾晒米线的地方,我在隔开的另一边做成米线。他们发现不了的,再说,这个东西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失败了好几次了。”

谢酒儿点头:“嗯,那我们都抓紧速度,这会儿正好不忙,我去租院子。”

当作坊的院子,没什么要求,谢酒儿唯一希望的就是这个作坊能距离他们铺面近一些,这样来回取货方便些。

临江街外围是铺面,中间有很多被围的密不透风的小宅子,平时住人是有点扎心,但宁州毕竟是个大地方,不管什么样的宅子,都能物尽其用,这里面的很多小院子都是作坊,有做卤肉的,有鞣制皮毛的,应有尽有,将米线作坊开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第88章 狗咬狗,一嘴毛

当作坊的院子不大,租金也便宜,谢酒儿没有犹豫,当场就签了契约,免得来来去去浪费时间。

定下作坊,想着给大杨找两个帮手,但不想从自家店面说这个事情,自从米线生意做起来后,他们家的麻辣烫馆子也遭人眼红,被很多人盯着,如果这个时候找帮工,找来的是什么玩意儿就不好说了。

大杨一直在后院做米线,客人没见过,不会将他和麻辣烫馆子联系到一块儿去,倒是让谢酒儿轻松了不少。

“咱们这个活是力气活,也辛苦,一个人一个月三两银子,找两个帮手就差不多了,你自己看中的人就留下吧!”

谢酒儿嘱咐完,大杨会意,找了个离店面远一点的地方,开始招人,先前,谢酒儿和大杨每日揉米浆团揉的胳膊疼,想起后世的搅拌机原理,谢酒儿依葫芦画瓢,找木匠做了手工的机子。

蒸好的米浆放入圆形的箱子里,盖上盖子,和石磨一样只要人在外面转动,里面的米团就会随着机子不断转动揉搓。

大杨招俩人,加上他,三个人一个浸泡大米加碾米浆,一个蒸米浆加搅拌米团,使其更加筋道有弹性。剩下的程序由大杨自己完成,将搅拌筋道富有弹性的米团放入磨具,挤压成型成形,然后再将米线晾晒在架上。

下午大杨在过来打听的人里挑了两个比他还老实木讷的,领到作坊里让谢酒儿过了眼,然后开始叫他们干活。

看着他们老老实实的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大杨心下总算是轻松了些,有了帮手,以后做米线算是能轻松一些了。

老实人的好处,话不多,就是干活,一下午的时间,三人做了不少米线出来,晚间,周氏打发小六子给他们送饭菜过来。

两个帮手田青和刘丰收看到还管吃,眼睛都瞪圆了:“找工的时候,也没说管饭呀,我们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了。”

大杨一本正经的回道:“东家是个好人,不差你们一口吃的,麻溜的吃完再干一会儿,天擦黑了就回家。”

“哎,好的,大杨哥。”

两人填好米饭,揭开装菜的篮子,直接惊掉下巴了:“大杨哥,会不会是刚那个小哥拿错了,这么多肉菜,是我们能吃的吗?”

大杨没好气的再他头上敲了一下:“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好好干,福气在后头了,你看你们一个两个的,瘦的就剩下一根骨架子了,多吃点,管够。”

“嗯嗯,滋滋,这肉可真好吃,我真是掉进福窝了。”

两人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大杨见他们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想起自己刚来的那会儿,没眼看,索性夹了几筷子菜,直接转身背对着他们。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米线已经席卷了各大酒楼饭庄,收成也赶上了饭庄一大半的收益。

谢酒儿看着自己做的简易账本:“米线能卖给酒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