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而且今天生意不错,总共收了六两银子过些。”周氏说着,将荷包里的碎银和铜板拿出来,留了一部分铜板在身上,剩下的全都收进了柜子里。
“那就好,我就担心遇上不讲道理的客人怕你们应付不过来。”谢酒儿刚好完,大门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这么晚了,谁啊?”无恙还在院子里整理木柴,听到声音率先喊了一嗓子。
“小公子,开一下门,我是来送信的。”门外的声音传过来,无恙就知道是谁呢,上次给他们家带信的人又来了。
谢酒儿也听出了来人,赶紧跑出来:“我的信?”
衙差点点头:“嗯,谢姑娘收好,有需要随时来县衙找我。”说完,就转身走人了。
谢酒儿到屋子里,拆开信件看到大大的信纸上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暗暗咂舌,金大腿在这字是真不错,信中问到底想跟他要什么东西?还再三确认是不是真的不要那三千两银票了。
谢酒儿往炕上一躺,钱当然不能要啦,因为我想要你的宝贝玉佩,要了钱还怎么好意思开口索要玉佩嘛。
谢酒儿铺开纸张,开始回信:“等时机成熟了我在告诉你我要什么东西。”
这封信回的那叫一个仓促,末了,谢酒儿想了想,又在后面多加了一句话:如今天下安定,只是粮食依然短缺,东北苦寒之地,有千里黑土,土壤肥沃,可以生产粮食,我想,若是朝廷能将流放的犯人和长期服劳役的人派到那里种粮,我大顺粮仓一定能在两年之内满仓,相信我,就像当时我给你缝合伤口一样。
另外,我有意想让无恙读书识字,可笑西林偌大的一个县,竟然没有一个教书先生,若是民智未开,书籍只掌握在一少部分大户人家,那这个王朝必定不会繁盛太久,我想你应该出身不俗,你觉得寻常百姓有没有读书识字的必要,朝廷会不会为普通百姓打开仕途之路呢?
写完后,谢酒儿和上次一样,抽空将信件带到了县衙就忙自己的事去了,酒楼的生意如日中天,西林县在南来北往商人的喧扰下,一时间竟分外繁荣。
谢家的火辣辣摊位生意经过半个月的沉淀,也终于走上了正轨,客人日日爆满,无恙早就没了时间上山捡柴,已经找好了每日供应柴火的人。
摊位前,无恙忙着在一旁洗菜、串菜,周氏用谢酒儿定做的铁网子熟练的煮菜,拌菜,八张桌椅到了饭点也不大够用,又定了几把椅子,有的人干脆做到街道边上吃了起来。
在火辣辣摊位的吸引下,西林县的人,在外边吃东西,除了去酒楼,就是去城南的摊位,连带着旁边几个摊位生意都比之前有了起色。
天气一日日的热了起来,谢酒儿在家里试验着做了几次酿皮,一开始,做的有点酥,稍微一折就断了,做了几次后,逐渐掌握了要领,酿皮也变得劲道柔韧起来。
跟之前一样,酿皮做好后,也是先给刘婶端了一碗,又要做酿皮,又要蒸包子,周氏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时间一长,连无恙都学会了蒸包子。
周氏卯时起床,开始包包子,包子包好后,无恙一个人出去卖,周氏又在家里蒸酿皮,一直忙到巳时,开始往摊位前赶,酿皮的余热都还没散去,谢酒儿花功夫买了硝石,自己在家里制作冰块。
不管是酿皮,还是麻辣烫里的肉串,都要放在冰块上才能维持一整天,放在冰块上冰冰凉凉的酿皮吃着也更有韧劲。
酿皮的生意做了没多久,谢酒儿就打算推掉酒楼的差事,长期这样下去,周氏太忙了,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这次谢酒儿和周氏提起自己的想法,周氏很痛快就同意了:“我们摊位现在每天都能赚十几两,酒楼那边是可以不去了,这段时间娘也是忙的晕头转向的,你来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