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娘,我以后不在朱府当差了,我去县里最大的那家酒楼了。”

说到这个,谢酒儿面上一阵狡黠,大厨一般都是男的,所以她一开始没想过去酒楼,今天机会难得,她利用那个客人成功让酒楼老板对她另眼相看。

“酒楼?稳定吗?酒楼特别忙吧!我卖包子时看见那家酒楼进进出出的人挺多的,而且都是达官显贵,这差事怕是不好干啊,你一个女娃,会不会受欺负?”

周氏一听自家闺女进酒楼当大厨,先是一阵欣喜,转念一想,又担忧的不行。

“娘,你就放心吧!我在后厨,是见不到客人的,而且,你猜我现在的月钱怎么算?”说起月钱,谢酒儿咧着嘴,一副占了大便宜的样子。

“看样子,月钱比朱府好。”周氏看着谢酒儿一副财迷的样子,嗔笑道。

“那可不,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固定月钱,除此之外,客人每点一道菜,我都能拿多拿些工钱,具体结果怎样,等月底算工钱时就知道了。”

谢酒儿没有细说,但她心里有数,正常情况下,她至少每月可以拿三两银子。

第37章 干不过就造谣

周氏和无恙听了谢酒儿的话,心下一阵轻松,虽说日子紧紧巴巴能过得去,但之前总是提着一口气,不敢有丝毫松懈。

别说周氏卖完鞋子卖包子了,就连无恙,一天也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每日都要跑到郊外的山上,找烧火柴和菌菇、野菜之类的。

如今,酒儿换了差事,这样一来,有半年的时间,她们不仅日子越过越轻松,而且还会攒下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晚上睡下后,周氏想起最近几天二丫的事情,怎么也睡不着,谢酒儿睡得迷迷糊糊的听见周氏的叹息声:“娘,怎么了,累了一天了,还不睡,是身体不舒服吗?”

周氏转身,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向一旁的闺女:“没有不舒服,就是想起二丫,有点烦。”

谢酒儿将胳膊枕在脑袋下:“二丫姐怎么了,你又碰见她了?”

周氏:“可不嘛!头一次看见她被折磨的可怜,就给了一个包子,之后三天,那个男的一到饭点就让她到我这里讨吃的,第四天我再没给,他俩就一唱一和的在那里抹黑我,到是真有点像两口子了。”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加上现在粮食紧俏,以后估计还有的麻烦了,不过娘你不给她包子就对了,咱们日子也过得紧巴,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当这个活菩萨。

二丫姐这个事倒是提醒我了,我们只是搬到了城里,户籍没分出去,要想户籍分开,还得先去村里找村长,改天有时间了咱们去一趟村里,将户籍分开吧!这样以后大房那堆破事就真跟咱们没半点关系呢。”

谢酒儿拢了拢被子,思忖道。

“嗯,我和无恙哪天都有时间,主要是你看你这边,什么时候能告个假就最好了,夜长梦多,我心里总是不放心那一家子混不吝的。”

周氏想起谢老大那副嘴脸,没好气的说道。

一转眼,元宵节马上就到了,谢酒儿在酒楼忙的热火朝天,大顺建立后,为从根本上阻止人吃人,相互蚕食的恶相,朝廷总共从战争影响少的南方向北方调度粮食十余次,这一次,谢酒儿所在的西林县终于迎来了一批粮食,富人争相购买。

朝廷新建,百废待兴,穷人只要出劳力服徭役半年,就可以免费获取粮食一斗,一斗粮食不多,但对于多年没见过粮食的穷苦百姓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

富人不愿服劳役,就要出十两银子的免徭役费用,两两相抵,不仅能解决从南方北调粮食的费用,朝廷还有了一部分余款,用于各州各地衙门州府的建设和改造。

因为衙门和各地军营的建设,人口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