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省城,就在儿子鱼厂干点打杂的力气活,生意上的事情周父也帮不上忙,周小弟就更不用说,还是念书的学生,更没有社会人的精明圆滑。
两人到农贸市场找了个位置把摊子摆好,就等着顾客自己上门,丝毫没有要主动推销的觉悟。
倒是有不少人被他们带的小吃吸引,鱼罐头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就是鱼丸和鱼豆腐没见过。
有些人好奇,还真的上前问价,一听那个什么鱼豆腐和鱼丸子,卖到一块钱一斤。
路人顿时就少了大半兴趣,活鱼一斤才卖一块钱,那个丸子,凭啥卖一块钱一斤。
嘴巴笨的两父子只说鱼豆腐和鱼丸子多么多么好吃,都是用鱼肉做的,纯手工,买回家放到面条里,或者放点蔬菜,做丸子汤,别提多好吃了。
实在的两人压根也没想到让感兴趣的客人尝一尝味道。
路人直接来了句,“切,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生意人的话不能信。”
倒是鱼罐头,肉眼可见瓶子里的大块鱼肉,卖了几罐鱼罐头出去,三块钱一罐的鱼罐头,大家倒是没异议,供销社里的鱼罐头也卖三块钱一罐,还没这个罐子大,里面的罐头多是鱼尾巴边角料。
这个鱼罐头就很实惠,那么大块的鱼肉,这年头,走亲戚拿上两罐鱼罐头,别提多有范了。
再说鱼,卖五毛钱一斤,有几个大姐挑了半天,买了两条鱼,一上午就没啥生意了。
父子俩一上午也就卖了几罐鱼罐头,和两条鱼。
“爸,这不行呀?”
周小弟顶着大太阳,看着摊子上的鱼,十分焦急。
周文山也叹气,“这样,咱们下午把鱼卖三毛钱一斤。”
周永辉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就不明白了,鱼丸子和鱼豆腐那么好吃,为啥那些人就不买呢?
如果陈莹在此,早就大声吆喝了,还等客人主动上门,做生意更要主动出击,别说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主动出击推销才是王道。
尤其是别人都没听过的新东西,你不说别人咋了解。
把鱼丸子和鱼豆腐拿出来让感兴趣的路人品尝了,一来味道确实好吃,又是别人没听过的新东西,有些人处于虚荣也会买一点儿,这就是人性!
二来吃人嘴软,十个人品尝,总有三五个人不好意思掏钱买单吧!
尤其是在淳朴的八十年代。
相比父子俩摆摊遇到的困境,周兆辉这边的业务倒是开展得十分顺利。
第14章 大哥,你真厉害!
周兆辉办事大气,谈吐不凡,要的价格又公道,很快就卖了上百斤鱼。
私营小饭馆都是按照四毛钱一斤鱼卖的,单位的食堂,则是按照一斤鱼五毛钱给的价格。
小饭馆的老板自己干个体户,讲价狠,一些国营食堂的采购,反正是单位给钱,他们就负责收东西,周兆辉带来的鱼又大又符合标准,收他的鱼又没有违反规定,五毛钱一斤又不是自己掏钱,采购丝毫没有压力。
周兆辉也会办事,还把带着的鱼罐头,鱼豆腐和鱼丸子分给各个单位食堂的采购。
只说是用鱼肉加工的小吃,让大伙尝尝。
拿人手短,食堂的采购对周兆辉更满意了。
鱼丸子和鱼豆腐不说,就那鱼罐头,那是肉眼可见的大块鱼肉,去供销社买,一罐也得好几块钱。
采购员对着周兆辉笑得眯起眼睛,“大兄弟,这样,下次你要来卖鱼,我都收了。”
周兆辉也笑着答应,还给采购大哥说,鱼丸子和鱼豆腐可以做汤吃,也可以涮火锅,都好吃。
大哥也笑着回应。
他原本想把鱼丸子和鱼豆腐卖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