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一生的沈老夫人而言, 已经是从天上跌到泥里的遭遇。

但若那个孩子还不甘心呢?

沈家女眷尚在京城,她疼爱的女儿还在宫里,若那人余恨未消, 对沈太后出手呢?

皇帝尚且年幼, 恒王手握重拳且对皇位虎视眈眈, 若非先帝留下的几位重臣在朝中制衡, 怕是早将皇权夺去了。

那孩子既能逆着沈太后和小皇帝的意思,借群臣之力将沈从时推入泥沼,焉知没能耐帮恒王撼动宫里孤儿寡母的地位?

越往深了想,沈老夫人越是畏惧。

敌暗我明,她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但归根结底,那孩子对沈家的恨意皆是因她而起。

连着好几个晚上彻夜无寐,她最终拿定主意, 凭着沈太后的安排, 在京城权贵最钟爱的玉清观里做了场盛大的法事。

法事的由头是为沈家历代先祖。

但众多牌位之中却悄然添了一处新刻的, 上面端正书写着的,是那个沈太后怨恨多年却不得不重新翻出来的名字。

连着数日的法事引得百姓议论纷纷, 沈老太后在一众百姓的指指点点和好奇揣测中亲自进香祈祷,将态度摆得卑微而诚恳。

除了她, 几乎没人知道那个新供的牌位意味着什么。

直到法事结束后的次夜。

深夜的玉清观里万籁俱寂,谢长离轻飘飘的身影掠过树梢屋脊, 最后停在供奉牌位的那座殿前。越窗而入,里面灯烛幽微, 极昏暗的光线照在后方整齐的牌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