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2 / 2)

术交流,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另外,你中午再去广播站广播通知一遍。”

告示张贴出去以后,没到中午,就有不少人来三车间找戴誉报名了。

铸造车间的正副主任携手而来,第一个报了名。

“我早就想出去找外援帮帮忙了,可惜之前在别的厂找了几个,都解决不了问题。这次去交流会看看吧,万一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就算是赚了。”

让戴誉没想到的是,第二个来报名的会是八级焊工刘师傅。

“您都这么厉害了,还出去交流啥啊?”戴誉确实挺想让他去的,但是人家只是来厂里帮忙的,所以他当时被机床厂那几个师傅呛声的时候,都没敢拉出这位八级工镇场子。

“我不是来给自己报名的,就是过来问问,这个交流会只你们两个厂的工人可以去嘛?”刘师傅问,“别的厂的行不行?”

戴誉笑:“行啊,只要满足条件就行,人多一点可以集思广益嘛。”

“那我替电车公司的几个焊工报名。”刘师傅说,“让他们多出去交流一下,学学别人的技术。”

“你要不要先问问他们有没有时间啊?”学习交流都是自愿的,被师傅强迫着去多没意思。

“也行,”刘师傅点点头,“等我下午回去问问。”

然而,他回去一问不要紧,直接把电车公司工会副主席给问来了。

人家作为电车公司的工人代表与戴誉说,也想派各工种的工人去参加技术交流会。

戴誉磕绊都没打就点头同意了,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于是,礼拜天在机床厂举办的第一期厂际技术交流会的场面异常火爆。

不但三系工厂拉来了电车公司,机床厂也拉来了自行车零件厂,四个厂总共出席了将近七十人。

之前那个小活动室肯定是装不下这么多人的,温伯林跟文化宫方面协调,征用了舞厅。

舞厅里,以工种为小组,每个小组七至十人不等,大家也不拘谨,围坐在小桌前就直接切入正题,将各自早就准备好的问题摆出来,相互帮忙想办法。

戴誉特意加入了铸工的十人小组旁听,这个组里基本都是各厂的车间主任,有一个还是与刘师傅一样退休返聘的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