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之后就听他们转了话题,说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萧清不感兴趣,就不再特别关注了。

这时,小二将萧清的菜上上来了。最大的盘子里是一份拼盘,有羊肉,鹅肉和糯米饭。

只见羊肉表皮金黄,还滋滋地冒着热气,点点油脂滑落,滴在洁白的盘子上格外惹眼;

鹅肉摆放整齐,不似羊肉那样烤的焦黄,却显得饱满多汁,感觉咬上一口汁水就会在口腔中爆开;

中间的糯米饭也没被抢去风头,因为混合了料汁,所以是淡淡的酱油色,色泽清亮,看上去就糯香十足。

相比之下,清蒸鱼和汤饼就比较中规中矩了。萧清赶紧开动,羊肉果真如想象的酥脆,鲜而不膻;鹅肉劲道却又多汁鲜嫩;糯米饭软糯,料汁搭配得刚刚好,唇齿留香。不愧为酒楼招牌菜。

一阵风卷残云,萧清吃饱喝足,便离开了酒楼。

她来到街道上,慢慢地逛了起来。她喜欢这些人气和烟火气。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衙门口,有一个侍卫看守,门口贴了一个告示。

萧清忙上前细看,原来写的是一篇劝农文。大致内容是现在是农耕好时节,大家伙不要耽误农时,要抓紧落实生产。谁要是耽误春耕,如践踏青苗啊,杀耕牛啊,都是大罪,一旦发现必严惩。

感觉就是古代版的加油打气宣传稿,对老百姓说:“大家加油好好干啊,吃饱穿暖不是梦!”

告示最后有一个日期落款,是“贞观十八年三月十三日”。看告示纸有点磨损,应该贴出来有几天了。所以现在应该是三月或四月,距离六月也不远了。

萧清打算先在城里住下来,再想想该怎么去骊山。她找了一家客栈,刚进去就见正好有人在办入住,掌柜的向客人要了“公验”查看身份信息,做了登记后才给开房间。

黑户萧清:“。。。”

“公验”这坎是过不了是吧。她只得又转身,出去找了个隐蔽的角落,把纸笔掏出来,按照早上看到的样式,自已做了一个古代身份证,施法术印了个章上去。这才又大摇大摆的走进客栈。

“掌柜的开一间房。”

“好咧,客官,您一位?请问要哪种房间?我们这里上等房是100文一晚,中等房是75文,三等房是50文。餐食费按需结算,热水免费供应。”

“要一间上等房吧。”

“好的,您请出示一下身份信息。”掌柜的萧清的身份信息给记在了“店簿”上,给了她一个房间牌,招手叫来店小二带路。

“客官您这边请,我们这里随时供应热水,若您有需要,跟我说一声就成。晚上一更三点(约晚上8点)到五更三点是宵禁(约凌晨4点),客官最好不要外出。”店小二一边引路,一边介绍着住店注意事项。

萧清的房间在二楼,打开房门,屋子里布置得还挺好,床铺被褥,桌椅板凳,都备齐了,靠墙角还有一个脸盆架子,上面放着洗脸盆和毛巾。屋子干净整洁,萧清挺满意的。??

萧清想起自已看过的电视、小说,都爱找店小二打探消息。古时的店小二可以说是高素质人才,要求能说会道、察言观色、消息灵通、善于变通。

于是,她找了个凳子坐下,豪气地从兜里掏出100文钱,顿了顿,放了50文在桌上,问道:“小二,最近城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吗,给我说说。”

那店小二一看,眼睛都瞪圆了,心想今儿是遇到大主顾了,必须把这笔外快赚到手。

“前几日,县丞家的张小姐和酒楼的李小姐,两人在胭脂铺为了争一盒胭脂,发生了口角,差点儿打起来。”店小二觉得这小娘子看上去年纪不大,或许会对这类八卦感兴趣。

他边说边观察萧清的神色,发现她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