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许太医和王太医都主编了医书,这些医书萧清都有参与,随着医书被太医局录用为教材,再加上这些年,萧清陆续研制出来的疗效好的药丸、药膏等,萧清的名声也就进一步传开了。

所以小许掌柜的才遗憾萧清不在临安城,错失了好些来专门找她的病患。???

候选人太多,萧清干脆当场出题,考药理、医学诊断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考察人品,她要收的是有些天赋,同时还要有医德的弟子。

最后,萧清选中了沉稳坚毅的许毅、机灵聪慧的钱明、善良敦厚的孙福、活泼好动的李昊、细心谨慎的周瑾五人。被选上的五人一脸激动,挺直胸脯迎接周围羡慕嫉妒的目光。

萧清看得心里发笑,没想到自已也到了为人师表的地步,大约当年自已要拜许太医为师时,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喜不自胜吧。

小许掌柜见自家有人被选中,十分开心。他很重视地举行了拜师礼,幸亏萧清有些准备,她为每一位弟子准备了一副银针并许太医主编的对伤寒论的感悟。

萧清回想着许太医,摆出做出师尊的架势,她目光扫过这五个脸露喜色的弟子,缓缓开口道:“医者,父母心也。入我师门的弟子,不仅医术上要知识扎实、灵活运用,而且医德上也不许德行有亏。

医者,要有仁爱之心,无论其贫富贵贱、身份高低,都要一视同仁;更不可借医术行不义之事。若是有人医德有损,即刻逐出师门,绝不姑息!”

五人见萧清说得严肃,连忙点头应是,齐声说道:“师傅教诲,徒儿们铭刻肺腑,定当谨遵师命,传承医道,弘扬医德,不辱师门。”

萧清的草台班子就这么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有了一个雏形,日子不是特意选的,没看运势,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想起要起一个。

萧清起初的目的也十分简单,就是将医术传承下去,同时也能让自已获取更多的信仰。此时的萧清也想不到,她的草台班子会在中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萧清的行医经验非常丰富,但为人师表却是头一回。她回想自已当年大学五年所学,又去和老许掌柜的请教,像济民药铺这样的老字号药铺,自有一套培养大夫的体系。

学徒一般从打杂、辨识药材开始,同时还要背诵入门书籍,如《汤头歌诀》等,所以药铺的学徒如果顺利的话,出师也要7-10年。

萧清感叹,不怪说中医入室者易,登堂者难。

萧清最后定下的教学宗旨就是: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虽然他们五人已经有了一些药理知识,但还远远达不到萧清的要求。

于是,先从药理知识教起,要求他们背诵各类药材的性味、功效与配伍。不仅要会背诵,还要能够识别,光是这两点就让初入师门的五人欲仙欲死。

萧清不仅让他们背诵,还随时随地会抽查,一会可能让许毅背一下某个药材的药性,一会可能指着某种药材问李昊,这药材是用的什么炮制手法,还有哪些炮制手法,各自的特点如何。

那一段时间,五人对萧清是又敬又怕,他们私底下还说笑,说晚上做噩梦了,梦见萧清叫他们回答问题,吓醒后赶紧半夜起来挑灯复习。

对于诊断理论,萧清要求他们懂理论,望、闻、问、切要信息全面,整体分析、细心辩证。在萧清看来,医学关乎生死,失之毫厘,可能差之千里。

萧清经常组织五人辩论局,就一个病例,让五人给出自已的见解,辩阴阳、辩五行,讨论得多了,自然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等萧清逐个考核过后,觉得他们达到了自已的要求,就开始带着他们看诊。若是病患同意,萧清就会自已先诊断,然后让弟子们再诊断,说出各自的方案,自已再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