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座,道教在金朝境内呈现了兴盛之态。
第109章 收徒吧
萧清无意与全真教争长短,现在也没有这个能力,她只是将一些种子尽量的广泛播撒,不引起他人注意,静静地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让它们发芽、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山东此行花费了六七年时间,远远的超出了萧清的意料。她和小喜一合计,决定还是先回临安城一趟。
只是看着临安城里裹得严实的妇人小姐,萧清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怎么感觉城里的画风有些不一样了呢?
萧清竖起耳朵听周围人的讨论,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直到她听到几个学子打扮的人在讨论理学,萧清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是朱熹理学开始盛行了啊。
“朱子说’佛家初来中国,多是偷得老子意去做经,如说空处是也’,我去仔细翻看了典籍,还真是呢。最初佛家只有《四十二章经》,后来吸收了不少道家的东西,变得越来越玄乎”
“所以朱子才主张反佛、老伪学,妄佛求仙之世风,的确凋敝民气。我也认为我们应该务实,反正我在家就劝我娘以后少去寺庙捐香油钱,有这点银子还不如拿来改善一下生活。”
“这会不会对佛祖不敬?其实有时候去寺庙祈福还是挺有用的”
“哪有不敬了?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孝敬佛祖,这能有什么问题?再说我们读书人不应该尊孔孟之道吗?从治家再到治国,不都是以我们所学为基础的么?”
“说起科举,我听说这次有学子考试的时候,应用学过的理学思想和方法去做答,答卷论述得十分有条理,见解也很深刻。”
“哦?那若是我们也熟读理学,掌握理学的思考方法,以后我们科考的时候岂不是也会很有优势?”
几个学子越讨论越兴奋,似乎找到了科举的捷径,谈性高涨。
萧清知道,这只是一个缩影,理学的风已经在大宋刮了起来,以人族儒学为尊的思想也会慢慢的在大众中传播开来,他们的思想也会愈发的觉醒,不再一味仰望神佛,而是找回人族的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富有创造力的人民,思想上会更加进步。
萧清也是在此时无比深刻体会到道统之争,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佛家从最开始就默默的吸收其他家之长,润物无声;道家已经意识到了威胁,也提出了三家合一的教义;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儒家了,吸收两家之长后,霸气的要崇儒反佛老。
’三家配合本如然’,但是谁尊谁从却是必须争。
萧清可以想象,一旦人族的这种思想被全部普及,将有多少民众会丢掉神佛信仰,这对佛道是如何的损失。
人族看似最弱,神佛高不可攀,实则是神佛更离不开人界;只是神佛高高在上久了,视凡界为棋子,可以任意摆弄。
早忘了根本,这看似软弱得不像话的棋子,其实是看似不起眼的小水滴,可汇成江海,能载你,也能覆你。
大势不可挡,不知道这文曲星转世的许仕林会如何应对呢?父母双亲都修佛修了二十年,他天生就站在了佛的一边。或许他下凡的使命之一就是阻止理学的兴起,不过显然成效不大。
萧清混入人群里,就如一滴不起眼的小水滴,她也要顺应大势,乘风而起,是时候收几个徒弟了。
萧清回到自已买的小院,几年没有人住,院子有些破败,萧清简单清扫了一遍。晚上小喜回来的时候,又带来了新鲜的八卦。
“阿清,你还记得之前被关押在雷峰塔底下的白蛇不?”
“知道啊,我和她还有过一些交集,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