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一句句富有禅意的佛语从唐僧口中念出,也不论懂不懂其中意思,只这么听一遍,就觉得心慢慢地静了下来。等他举个实际例子一解释,众人又马上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人生在世,皆有烦恼和痛苦。这些烦恼和痛苦,如同乌云遮蔽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法看到内心的光明和宁静。而佛法,就是那驱散乌云的阳光,能让我们的心灵重新恢复纯净和明亮。” 台上佛法妙音如清泉般流淌而出,而台下听众也是反应各不相同,尽显众生相。
有头发发白的老者,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听到佛说有来世今生,今生的因,造就来世的果。他们中有的做了恶事,心中有鬼者,则露出一副惊恐害怕的神色;有的则在心中暗自计划着以后要多行善事,为自已来生积德;当然也有神态不屑者,对这种说法毫不在意,大有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姿态,有来世就来世,反正来世自已又不记得了。
也有面容愁苦的妇女,或许是婆家生活不易,或许是生活的困顿,她们脸上总有一层挥不开的阴霾。当听到佛说“佛法无边,能渡众生脱离苦海” 时,让她们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似那溺水之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又生出了对生活的渴望。可是也不知道这稻草能不能把她们渡到岸上去。
还有一些听得云山雾罩般的听众,他们脸上则是一种迷茫的神色。或许是没有引起共鸣的生活经历,所以现在的感悟不深。但是,今天的佛法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等某天有了某种机遇,就给了这颗种子生长的机会,就可能生根发芽,甚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毕竟生活不如意之十之八九,一旦有难,尤其寻不到他法时,脑子就会浮想起“佛法能度我脱离苦海”。
萧清听着也觉得有趣。她发现无论是佛法还是道法,都强调专注修心的重要性。
佛法须信徒清除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多诵读经书,多自我反省。“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只要不停地磨练,自然领悟佛法真谛。
而道法则也是要修养心性,少被外界干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心静自然明。总之就是要修佛或者修道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地参悟,脑子里不要想东想西。
但其中又略有点不同,佛教似乎是要压抑住人的七情六欲,来实现心中只有佛,而道法,则是以提高自已的专注力,把心思放在修心上来达成清静无为的状态。
在看待生死上,两者却有显著的区别。
佛法强调生死轮回,认为生命是一个无尽的循环,由前世、今生和来世组成。众生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流转,其轮回的动力是业力。做善事就累功德,做恶事就长业障,而更有趣的是禅定修佛法也是消除业障的方法,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道法则是认为生命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这种生死的界限是可以打破的,通过修炼就可以使身体和精神达到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实现肉体不朽,成为神仙。
相比较而言,萧清自已更偏向于道法的理念,不单单是因为她从小跟着师傅萧道长信道,更是因为她认可道法对突破人体极限的执着。人类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个听天由命的种族,从上古时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到古代的愚公移山,到现代的填海造陆,航天登月等等,无不是人类不屈不挠的写照。萧清觉得自已每每念到“人定胜天”时,就如浑身打了鸡血一样亢奋。
萧清暗自发誓,要努力修炼,总要看看这仙它成不成得了,这极限破不破得了。此时的萧清对仙,对神并没有概念,只隐隐感觉突破极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