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多想无益,还是自已苟自已的好了。
第41章 拜见师父
自从医治珠儿的病有了成效,陶大夫就越发的和蔼可亲了,有时候人少,他见萧清在一边记录,也会抽问。
“阿清,你来看看这位老丈的病情?”
来看病的老汉有点懵,不是陶大夫你给我看病的么,叫这个年轻小伙子来干啥子啊。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劳,他老人家还是信任陶大夫。但是老汉平时谨小慎微习惯了,也不敢大声反驳,只能用疑惑的眼光盯着萧清,试图用眼神逼退萧清。
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萧清必须得抓住,她装作没有看见老汉眼里的不信任和不情愿。几步走上前去,就伸手搭在了老汉的手腕上,开始凝神听脉。
一呼一吸间有五六至,数脉息间常六至,这是典型的数脉。正常成年人的脉象一般是一息四至到五至,当感染风寒、有热症等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搏跳动的次数较正常快。她又仔细感受了下,发现这数脉并不十分急促,反而有点缓和,脉相中带虚浮。
她没着急下结论,让老汉张开嘴,看看了他的舌头。然后她又问了老汉的病症:“老丈,你身体有哪里不舒服的?”
“就是感觉浑身没劲,还觉得发冷,时不时的流鼻涕。”老汉也老实,虽然不信任萧清,但也回答了她的提问。
萧清心里有谱了,“陶大夫,病人数脉偏缓,带虚浮,而且我观他。。。结合他的症状。。。所以我认为病患是风寒初期。。。”萧清将自已望闻问切得到的信息,以及自已以此为基础做的诊断都一一的和陶大夫道来。
陶大夫听得连连点头,“既如此,那你开个方子看看。”
萧清也不怯场,提笔就写,只是她的毛笔字有点狗爬式,看的陶大夫眼睛疼。“阿清啊,你这字得好好练练,跟你的气质不符呀。”
萧清尴尬点点头,口中称是,这倒是自已之前疏忽了,把练习毛笔字也记在日程里,安排上。
看着萧清写的方子,陶大夫做了一些调整,然后就将方子递给老汉,示意他可以出去抓药了。老汉有点犹豫,“陶大夫,您不再给我看看么?”
“哈哈,老丈别担心,先前我给你把脉已经明了。阿清说的脉相诊断基本准确,他开的方子也挺合理,我给你的方子也就微调了一下,你放心吧。”老汉这才将信将疑地去前台抓药。
看陶大夫这么力挺自已,为自已争取实操经验,萧清心下十分感动,她连忙上前为陶大夫添置了些热茶。
萧清每日一边跟着陶大夫旁观看诊,一边暗地里偷听隔壁太医局讲课,日子过的十分充实,进步也是肉眼可见的快。掌柜的将一切尽收眼底。
这日,他回去碰到担任太医的自家族兄许太医。济民药铺背后站的的确是许太医,而且他们关系还匪浅。济民药铺实际就是许家产业,现在担任大掌柜的就是许太医的族弟。
许太医今日不当值,就有空和许掌柜的闲聊,叙了叙旧。闲话间,许掌柜的就说到了自已药铺新人萧清,他言辞里对萧清是不加掩饰的欣赏。
“族弟,你说的这阿清学徒真这么有天赋?”许太医也有爱才之心,而且他心里一直有点遗憾,现在收的几个徒弟,总是感觉资质差了一线。
要让许太医的几个徒弟知道师父这么评价他们,一准得哭死。师父,在外其他人都说我们是医学奇才,怎么到您老这,就是资质尚可了。
其实不怪许太医要求高,因为许太医自已就是医学大拿。许太医可以说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了。
他幼时读书,考了几次都没中,于是就弃儒从医。结果没想到,过了几年,他医术学得不错,去考功名也顺利了,中了进土。
可能也正因为此,许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