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里。”

“到不算远。”

宋铭看着身后的几人道:“余下的路,咱们走着过去如何?看看沿途中的麦田。”

沈阁老、宋仁一行人纷纷下了马。

“子敬,接下来有你带路。”宋铭吩咐道。

“是!”

谢渊边走边为几人介绍起了宛平县,沿路还买了一点宛平的特产,让几人尝鲜。

出了宛平,道路两边都是麦田,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过,麦浪滚滚,麦田中,时不时能看到几个戴着草帽锄草的老农。

地埂子上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旧陶罐,宋铭走到地埂上,拿起陶罐闻了闻,嗯,里面装的是米酒。

他兴致来了,抱着陶罐喝了起来。

宋仁几人想要阻止时,已经晚了。

地里的农夫,看有人在喝他的酒,放下锄头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等看到谢渊后,又停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他喝。

宋铭放下陶罐,老农又递给他一个黑色的饼子,他接过笑着问:“我喝了你的酒,你不生气?”

“一开始是挺生气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贼子,后来看到你左边的人,我就不生气了。”

谢渊听了这话稍稍有些诧异,没想到这老丈竟认识他。

宋铭扭头看了一眼谢渊。

“你认识他?”

“认识,谢状元,想当初他在县里当差时,还帮过老汉。”

谢渊心想,原来如此,怪不得认识他。

第365章 抓住机会

宋铭听了老汉的话不解地看着谢渊:“县里当差?”

“嗯,我爹娘死的早,少时跟着叔叔、婶婶……”

谢渊将自己中秀才后,在衙门里当过一段时间幕僚的事给圣上解释了一番。

“原来如此!”

宋铭咬了一口黑色的饼子,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饼子很硬,且带着些许的苦涩,虽难吃但宋铭还是咽了下去。

“老丈,你们平日里就吃这个?”

老农嘿嘿笑道:“这还不好?”

“这饼子应是用麦糠做的吧?”实在是太刺喉咙了。

“我还加了咸菜。”

谢渊将黑面饼子从宋铭的手里拿了过来,一边吃一边道:“老抠,怎不加点白面。”

老农乐呵呵笑道:“状元公,您这话就不对了,这人啊!要惜福,要多给自己留点后路,那能天天吃白面,那是要折寿的,这黑面饼子虽不好吃,却也能填饱肚子。”

宋铭几人若有所思的,话虽糙,细细品味还挺有道理。

“粮食留着不吃是会坏的。”谢渊紧接着道。

“粮食那有放坏的道理,再则家里存点粮,我心里也踏实些。”

宋铭闻言趁机问:“老汉家里存了不少粮。”

“吃到秋天是不成问题的。”老农很自豪道。

宋铭看着身穿补丁衣的老汉,真没看出来,他还有些家底。

“如此说来,这两年收成应不错。”

“比不过状元公所在的谢家村,老汉可都听说了状元公倒弄出来一种肥,庄稼只要施了,就能高产,老汉正打算去谢家村打听打听呢!”

宋铭几人到没有想到农家肥的事竟已传开,他又和老农闲聊了几句,这才离开。

几人一边走,谢渊一边对他们道:“十里八村大都通婚,各村要是发生点什么事,其他村就都知道了,所以我们村麦长势好的事已在各村传开,之前听族长爷爷说,到我们村看麦,打听情况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同一时间,姜明月回到了谢家村。

村口一些族人看有马车驶来,纷纷起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