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柳二丫一下子从胡知县家里买了那一大块的地,每年能收一二百两,后来再有钱的时候她就曾经想过要不要再买一点的。毕竟银票放在家里就只是一堆纸,只有用出去了才有可能变得更多。
但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因为石县百姓这些年的日子比以前好了,所以卖田卖地的人不是很多,有的也只是几亩几亩地卖,卖一大片的地那就更少了。
虽然有,但县城里多的是比陶家更富裕,消息更灵通的人家,所以虽然柳二丫手里攥着大把的银子,却一直未能花出去。
原本还以为这银子要一直在手里留着,可能要等到魏主簿卸任的时候了,因为魏家在此地多年,也多多少少置办了一些家业。等将来魏主簿到别的地方去做官,其他东西可以带走,但田地和铺子却是带不走的。
谁知天降一个张知县。
他这么一棍子乱打,县城的大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开始卖家业,那岂不是说这段时日市面上会有许多田地、宅子、铺子之类的往外头卖?
柳二丫不挑,再买两个铺子收租,她就心满意足了。而且除了她之外,她爹娘还有柳盼儿手里也有一些积蓄,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话,那么得赶紧的告诉他们,免得好的地方都被别人挑走了。
看着柳二丫明亮的大眼睛,陶砚没忍住,伸手在她的腮帮子上捏了一把,“是,我的好娘子。你赶紧先睡吧,我明天让人去打听一下,给你选了好的来。”
柳二丫捂着脸,剩下的半点睡意都被他弄没了。
于是干脆坐回床上等他回来。
……
第二天,柳二丫睡到了日上三竿。
吃过了大妞煮的早饭之后,她再陪陶蓁玩了一会儿,然后母女两个才坐上轿子出门,大妞则留在家里。
不过出门的时候,柳二丫想到现在二牛和许婶子陪着婆婆出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家里只剩下大妞一个人在,她多少觉得有些不便。这次要买田置地,正好再买两个丫鬟和一个小厮吧。
小厮就让他跟在陶砚身边,丫鬟则她自己留一个,尤其是出门的时候,有一个丫鬟跟着的确方便很多,剩下的一个则留着伺候婆婆。就是不知道唐员外家和吴员外家这次除了卖田地和铺子之外,有没有好一些的丫鬟卖。
从她婆婆的身上,柳二丫发现这些大户人家家里很会教导丫鬟,如果那么合适能遇上两个像她婆婆那样明白事理的,正好可以买回来。
这样家里能省很多事情。
想到这里,柳二丫又想起了秋棠姨娘。
之前对方拜托自己,如果有一天她被卖了,就请自家帮忙将她买回来,并且还把大半辈子的积蓄交给了她。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等回头唐家的案子结了,就要让人去打听一下被关进去的唐家人要如何处置,还能不能再放出来。如果可以,就要想办法把秋棠姨娘买回来,毕竟她和婆婆还有几分旧情在,这样也算不负重托了。
柳二丫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娘家。
她掏出一个银角子付给轿夫,然后牵着陶蓁的手来到家门前。
“外婆,外婆――”
陶蓁挣开柳二丫的手,兴致勃勃地拍着门,朝里面喊道:“外婆,外婆你快开门啊,蓁蓁来了,就站在门口呢。”
那理直气壮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才是她的家呢。
柳二丫看得一阵好笑。
“来了来了――”
金氏正在里面忙活,听到外孙女的声音连忙走过来开门,“你们怎么来了?哎呦外婆的乖蓁蓁,用过饭了吗?”
陶蓁大声地回答:“用过了,今天喝了鸡汤。”
金氏:“鸡汤好,养身子,快进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