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呢?”
“还有一家,是我舅母那边的。”
柳盼儿提着桶进去,弯腰舀了一瓢猪食到猪槽里,顿时一只大猪五只小猪就凑了上来,将头埋到猪槽里,哼哧哼哧地吃得欢。
“他是家里的老大,因为是个哑巴,所以就想给人做上门女婿,然后拿到银子给他弟娶媳妇以及给爹娘养老。”
柳二丫惊讶,“哑巴?”
“是啊,”柳盼儿又擦了一把汗,坦白地说道:“我觉得这个哑巴挺好的,他只是哑巴不是不能干活。而且他是自个儿找上我表舅的,心里有成算。但我娘却觉得那有五兄弟的人家好,说等成了亲,有人帮扶。”
“可我觉得,我们家没什么好帮扶的。”
“他家兄弟多了,我还怕他欺负我呢。”在几头猪哼哧哼哧的声音里,柳盼儿用瓢敲了敲桶沿,又舀了一勺猪食,然后到下去看小猪们抢得欢。
“二丫,你觉得呢?”
柳二丫想了想,“我觉得,你得先见见人。”
就好像之前的石家三郎,黄媒婆说得多好啊,一副嫁过去不会吃亏的样子,但一见了人,发现是个跛子。而陶砚也是,之前大姑说他仪过两回亲都不成,还以为有什么毛病呢,但后来发现并没有。
柳盼儿若有所思,“有道理。”
她突然兴奋起来,悄声道:“二丫,我爹同意了!”
“真的!”
“嗯嗯,”柳盼儿小声地说:“你知道吗,我爹之前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柳春生,他就想着供他读书,将来能够享福。可是他这一回受伤,柳春生都没回来看一眼,我的两个姐姐和姐夫们都回来了,也都劝了我爹。“
“可柳春生还窝在黄家做他的好姑爷呢,别说回来看一眼了,话都没托一句回来,而且这回县试,他还没考上,嘻嘻。”
“没考上?”柳二丫疑惑,“没考上他还在黄家住着,不回来?”考上了另说,但若是考不上那她爷也不会答应啊。
哪有自家孙子不回家的道理。
柳盼儿摇头,“没回来,听说是我们的好大嫂动了胎气,所以为了保胎,他们现在还留在那边呢。要我说,他干脆一辈子都不要回来了。”
不过人总是经不住念叨,等姐妹俩喂完猪出来,却发现她们刚刚议论过的柳春生和黄氏两人居然回来了。而且不是像上次一样只是人回来,这次连东西也搬回来了,一副要常住的样子,牛车上装得满满当当的。
而除了他们两个之外,黄氏的爹也来了。
正和柳大河他们说话呢。
“……县试取前二十,春生得三十又八,遗之、憾之。不过还请您老放心,春生是我的得意弟子,又是亲女婿,我定会对他倾囊相授。只要他好生用功,等明年再下场,想必不会再抱憾而归啊。”
李氏听得云里雾里,没忍住问道:“亲家,你的意思是春生今年考了三十八,那明年就能考到三十八前头,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