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帝回过神,发出一声厉问,嗓音在发颤,心头的追悔,在水涨船高。

萧怀义被这么一叫,连忙叩头,脑子还在嗡嗡作响,这该死的倒霉儿子,怎么就把战火引到他身上了呢?

他连忙脑筋急转,接话道:

“确……确有此事,臣……的确知情未报……但,臣也是有原因的……”

不得不承认啊!

谁让这混小子是自己儿子?

“有什么原因?说……”

乾帝的嗓音越来越有风雨欲来的危险势头。

“臣查清这件事和炎王爷有关的那个晚上,就得到了太子殿下半夜欲密谋造反的消息……臣急着跑来禀告,匆忙中没顾上将那件事上禀……”

这话一出,乾帝忽就拔了一龙甲卫的剑架到了萧怀义脖子上,吓得他那是浑身一颤。

“那夜,你得到的消息,从何处得来?”

乾帝厉声而问。

“是臣……臣安排在太子殿下身边的人,亲自传来的……”

萧怀义的声音在抖:

“当时,太子殿下被陛下幽居别宫思过,的确调动了军队……就……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的确属于谋逆……臣真不知这底下另有内情……

“事到如今来看,不光是殿下被利用了,连臣也被利用了。

“如今臣终于明白过来:当初太子殿下为什么自认谋逆了。

“陛下于大乾,乃千古一帝。泱泱大乾,因陛下治理有方,而呈现四海定,百姓富足,天下太平之势,陛下之功,是任何拓跋子孙都没实现过的高度。

“太子心怀仁德之心,为了天下安宁,而认下谋逆之罪,也是当时情势所逼……”

后面的话,萧怀义不敢说。

但懂的人都懂:

想当时,北胡人一次又一次在挑衅边关;大乾境内,另有几个老蕃王因不满皇帝撤蕃而蠢蠢欲动;连狼琊王也在意图谋权篡位,在这种情势下,如果爆出陛下非拓跋血脉,会如何?后果不难想像。

天下大乱,属必然。

拓跋奉天为了天下安定而认下罪行,既是舍小我全大我,更是一个儿子在托举自己的父亲,在顾全大乾的政局安定。

亦是他在求死。

那夜,太子妃已被处死两军对峙时,太子妃的尸首就被龙甲卫挑在红樱枪上。

真相已然呈现在面前。

乾帝闭了闭眼,之前他一直在怨恨先皇后和皇太子,为了权利,最后竟要联合起来,弑君杀父,以夺权柄。

他恨了那么多年,最后却发现自己恨错了。

此时此刻,他对于萧临调查出来的结果,是相信的。

也是因为他已猜测出自己的身世,只是一直不敢承认,也不愿去彻查,去面对自己这不堪的出身。

作为一个帝王,他羞于承认这样一个来历。

但那日,他和韩景渊在深宫一番彻谈后,忽有了一种在老死之前,欲查一个清楚明白的冲动。

他的身体如今每况愈下,而他的弟弟拓跋炎却正值壮年,他觉得,自己的儿子都不成气候,如果不查清楚,自己死后,这个不省心的弟弟,定会夺权。

所以,他同意韩景渊出去调查。

只是,他没料到这个孩子竟选在今日,将调查的结果公之于众。

如此赤裸裸让臣子们看到皇族的丑事,那是一桩极度让他难堪的耻辱。

皇族的尊严,深深被践踏了。

但是,他没有因此恼羞成怒,以雷霆手段将一切掩盖,而是任由真相就此揭发。

纵然他出身不堪,但他这几十年的丰功伟绩,绝对对得起天下万民。

英雄可不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