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母张张嘴,想说门路不是那么容易来的。

可再不容易,不至于连个小跑堂的活计都捞不着吧。

孔三娘瞧她娘被说动,急忙加火:“娘,哥哥再不能像这样胡混了。万一认识了什么坏人,他又不懂事,被人哄掏本钱做生意,缠着您要钱,到时候你们给不给?给了,家底都光净了。不给,哥哥觉得你们不给他活路。”

上一世,孔柱子不就是被人骗了,掏光家底不算,还背上了大债。

为了还债,这间小院子不得已低价出售。

孔柱子跑了轻松,她爹娘只能寻破村的一件烂屋舍住着。

“娘,爹挣的都是辛苦钱,您可得守住了。

哥哥嫌夜香活计不好,那就让他去做别的。山上砍柴的,码头上搬重的,哥哥年轻,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先得把心按本分了才是。”

‘本分’说到了孔母的心坎上。

她早年愿意嫁给一个夜香郎,便是因为媒婆说,丈夫是个本分的汉子。

本分人家,不眼高手低,不缺胳膊断腿,那就能过日子。

前些天媒婆上门,说起三娘的亲事一番热忱,但一说起二郎,顿时摆手摇头。

大好年岁的汉子,不思忖着帮衬爹娘,见天跟着一群闲汉在镇上长街蹲着,没几个人家瞧得上。

聘礼若是十八两八,或许还有几个能说合的。

十八两八?那可是顶顶高的聘礼了。

这些年家中过得不紧巴,但是不宽裕,孔母手上就攒了十五两,预备给三闺女嫁妆六两六,剩下的八两八做儿媳妇的聘礼钱。

她也是有自己的傲气的。

好歹是镇上的人家,不想找穷沟沟里没见识的小妇。

三娘的话在理。

孔母:“娘记下了,回头跟你哥哥说说,我说的他不听,让你爹说。”

孔三娘这才放心。

这天阴雨缠绵,一直到了后半夜才停住。

孔三娘睡得不深,听着院子有响动,匆匆穿上衣衫出门。

爹娘已经在搬挪木桶了,她从灶屋取过蓑衣放到板车上。

“这会儿雨停了,保不准又要下,爹,别淋着雨了。”

孔父应一声。

这会儿正是街巷入夜睡觉的时候,不好高声说话。

孔父接过妻子递来的水囊袋,摸着暖呼呼的,便知是加了热水。

他笑笑:“家去吧。回屋再睡一会儿。”

孔母点点头,却没有动,目送丈夫出了巷子,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越来越远,这才转身。

日头大亮的时候,孔三娘才醒。

起身擦洗,她见灶屋只有她娘在忙活煮鸡食,扭头看一眼西屋。

“娘,我二哥呢?”

孔母讪讪地笑一下,“他出门了。”

一看就知道她娘又给钱了,“您给了他多少?”

“一百个铜钱。”

孔母看三娘脸色大变,急忙解释:“这次不是之前了。你二哥说董二郎有门路,能在西城云来客栈说上话,他想谋个跑堂的活。”

客栈跑堂是清闲又富贵的活。

迎来送往的,堂下就七八张桌子,住店的人大多是外地走商,有些爱装阔气穷讲究,跑堂端水端菜,时不时就有赏钱。

这么好的事情能落到他孔柱子手里?

孔三娘扯扯嘴角:“娘,真要是能在云来客栈做伙计,您给他一吊钱使唤都行。可一百铜板,董二郎就能说成?糊弄鬼呢!不信,你看他今天回来怎么说。”

果然,后半晌的时候,孔柱子又是一身酒气地进门。

嘴边油汪汪的,难得今天没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