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纪彬面前根本不掩饰自己的愁眉苦脸。
内厅里面,王知县不如以前那么精神抖擞,见纪彬过来,忍不住招招手:“来了,快坐。”
竟然一种老熟人的感觉。
等纪彬坐下,王知县忍不住又叹口气。
这模样纪彬都快笑出声了,毕竟三四十的王知县叹气的时候,真的有点衰,看着还挺逗道
王知县也不介意,让柴尺也坐下来,旁边还是他那个幕僚,脸上带着同样的衰跟不解。
他们都在之后,王知县才道:“纪彬啊,你那么聪明,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我到底是那点做得不好,今年还是不能升迁啊!”
换了普通百姓,王知县肯定不会说得这么直接。
甚至在去年之前,对上纪彬也不会这个样子。
可现在的王知县知道纪彬不是普通人,别人算不出来他挣多少银子,他还算不出来吗?
两年之内把生意做得这样好,王知县也没了之前看不起商贾之人的脾气,说话都自然很多。
“你们说说,我这几年要修路那修路了,修大桥一座,小桥三座。咱们邑伊县的官学,慈幼堂,还有这衙门,还有逢年过节救济百姓。我哪样没做啊。”
“怎么今年升迁又没有我,反而是隔壁县屁都没干的去了春安城?”
王知县越说越衰。
上个月任职书下来,他左看右看,那都是大写的四个字,留在原地。
年前他都以为自己升迁稳了的。
甚至都想吩咐夫人收拾行装,他家夫人倒是没理他,说万一还在邑伊县呢?
这不就说准了。
确实还留在原地。
所以王知县想不明白啊,他到底哪点比不上隔壁的草包知县?
若是都不动,都不升迁,他还能理解。
比自己差的人升了,这不行。
所以最近衙门一直乌云笼罩,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就是纪彬家交的三万五千两税款他可以继续支配修桥吧。
唯一的好事?
纪彬看着王知县的模样,想笑不敢笑。
但他心里隐隐有个猜想,轻咳道:“敢问那位知县,是不是不受谭刺史待见?”
王知县想了想,点头:“对,他这人阿谀奉承,什么都做,就是不爱搞民生,谭刺史很不喜。”
这就对了。
谭刺史不喜的人就能升迁,欣赏的人则留在原地不同。
王知县突然想到什么。
他作为官员,消息自然比普通人灵通点。
就算他不在汴京,也能知道些消息,再说谭刺史老师谢阁老被流放这件大事,他岂会不知?
王知县一改之前的表情,神色严肃认真,倒是有了几分官员模样。
毕竟他之前虽然难受,倒也不是真的难受到不行,顶多是发泄下心中苦闷罢了。
可此时明显反应过来。
“是了,是这回事。”王知县忽然松口气,“留在原地,反而是最好的。”
降了,说明他真的得罪人。
升了,那说明他站队了。
不升不降,反而最稳妥。
再说他们宿勤郡虽说是那位的封地,但到底只是每年给供粮而已,并非真的管辖。
他这不升不降,可太好了!
王知县忽然展开笑颜,他身边的两个幕僚还是有些迷惑。
王知县啧啧地看向他们两个,忍不住拍拍老伙计们的肩膀:“你们说说,幕僚还没有我聪明,你们好好想想吧。”
幕僚们:???怎么就突然被骂了呢!
纪彬也笑,柴尺虽然不知道那么多信息,可他见王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