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3)

其实,她跟姜兰则,还真不是外人想的那样子。她们只是约定好不嫁人而已,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终身大事许给像自己一样的年轻女孩儿。

那时候她们之间的情意,更像是结过金兰契的好友,纯粹的互相信任,跟世俗意义上的婚娶根本不沾边。

外间传闻当然已经不堪入耳了,尤其姜兰则,她因为有攀龙附凤的前科,俨然已经成了京中部分夫人小姐口中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典型。

相形之下,贺翊的风评就会好很多,她的出身地位摆在那里,等闲也不会有人敢说三道四。但也没好到哪去就是了,特别她近来进进出出都把姜兰则带在身边,两个人时不时还会做一些亲密举止,这就当时对女孩子的管束来说,当然已经算十分出格了。

贺翊翻来覆去想了半天,也没理出思绪来,她还是决定,找个合适时间去找一趟姜兰则。她们两个,不仅说得上话,而且无话不谈。

这天差不多到了韦太后惯常上朝的时辰,大臣们进宫走的金水桥才安静了片刻。严格说起来,天还没亮,官员们就已经在这地方头破血流打过好几架了。大部分打斗都是俸禄被克扣的那部分官员挑起来的,少帝党在后面煽风点火,他们在前头冲锋陷阵。

挨打挨骂的基本都是太后党的人,其中尤以大相公吕端被骂得最狠,他算是韦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骂他就相当于骂韦太后。

一开始,局面还能控制,大臣们只进行言语交锋,尽管骂得不中听,但也是一些忧国忧民的逆耳忠言。越到后面,事情就越糟糕,大臣们话里话外的矛头逐渐指向慈明殿的韦太后,有那不怕死的,索性站出来高声喊“牝鸡司晨,国之大祸矣”。

有人带头,就有人效法,没多久,宫门外就满是奏请韦太后还政的叫喊声。一群人在那撕心裂肺地又哭又叫,就连远在垂花宫的杨仙芝都听到了,这一回她并没有听韦太后的话躲在自己的宫室里不出来,不顾宫人们的阻拦,她几乎一路小跑到韦月娥跟前。

韦太后因为见惯了风浪的缘故,朝局再怎样棘手,从她脸上也看不出方寸大乱。杨仙芝进门的时候,她还气定神闲地指点小宫女往她鬓角处多插一支珠花。

“月娥……”杨太妃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韦太后身边。

韦太后见她也来了,就露出家常笑容,伸出手拉她在自己身边坐下。

“一把年纪了,还这样慌张,一点也不稳重。”韦太后数落道。

跑得太急,半边头发都散了,杨仙芝不自在地抿了抿头发,担忧道:“宫门外闹起来了,您知道吗?”

宫门外那群文臣武将,韦月娥压根就没放在眼里,都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宿敌了,像今天这样水火不容也正常。真正令韦月娥心生疑窦的,反而是杨仙芝,许多事情她都不确定,她有没有在背后推波助澜……

“仙芝你瞧,我这头上的白头发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杨太妃闻言,立马站起来,急切地在韦太后的发丛中翻找:“哪里多了?我看还好啊,您是不是又熬夜批折子了……”

韦太后见她是这种态度,便放软声音说:“那我就放心了。”

杨太妃还想问金水桥那边作何安排,韦太后却赶在她问话之前,胸有成竹说:“放心吧,自有人会去料理。”

她口中的“有人”,指的就是元暮江;她口中的“料理”,指的就是打人、杀人、关人。

??六六、一身犹在

这应当算是元暮江一生中最风光无限的一天,不过领着中书台数十号差役,就敢跟大晟朝几百名文武官员分庭抗礼。 也是在这一天,他真正明白了“太后亲卫”的含义。不是能臣,也不是名将,而是彻头彻尾的奸佞。毒打百官、血溅宫门、擅自羁押朝廷肱股,这几项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