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判雷州以后,就永远失去了起复的资格。
相较于文臣,武将要好解决得多。对于贺家,韦太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宣庆阳郡主、长乐郡主进垂花宫伴驾。贺君山如果连老婆孩子都能置之不顾,那他就不是众人口中有情有义的宣平侯了。
一场政治暴动结束,按理要论功行赏。大部分功劳虽然都被上面人抢去了,不过元暮江办事利落的名声还是传到了韦太后耳朵里。绑晋亲王世子这差事,原本落不到他这种无名小卒头上,也是他自告奋勇要为太后娘娘分忧,勉强还算忠心。
韦月娥听了底下人回禀,对这个姓元的年轻后生的印象实在不深,还是一旁的杨太妃笑着提醒:“元家,是曹门大街上那家吧?我没出嫁前,跟他们家林老太太倒有些交情,不过也多年不见了。他家祖上倒也出过能臣,没记错的话,元老太爷好像就是天禧九年的探花?是不是,玉芳?”
芳姑姑一听主子点了她的名儿,赶忙赔笑道:“多少年的事了,难为太妃娘娘记得这般清楚。”
外人谈起一个氏族,若只提祖上风光,那就说明现在已经落魄得没眼看了。韦太后一听元家这小子的出身,就不大满意:“祖父是探花,孙子却连个正经进士都考不上,这般辱没门楣的东西,也敢出来丢人现眼。”
人在高位上坐着,难免就会眼高于顶,韦太后瞧不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杨太妃却还语重心长地劝她:“用人而已,又不是相女婿,要那么十全十美作甚麽?肯用心做事就比什么都强,您贵为太后,算计人心也不能面面俱到,何不乐得糊涂,不拘一格降人才呢?”
韦太后听了她的话,又用朱笔在元暮江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妥协道:“那就听仙芝的,先留用一阵子再说。”
处理完朝事,韦太后也乏了,她也快五十岁了,很多时候难免精力不济。有脸色的宫人们作势就要扶她到床上去歇着,她反而只轻轻拉杨太妃的手:“咱们一道躺躺?你替我揉揉腰,这些天可把我累坏了。”
这些日子,韦月娥累,杨仙芝更累。她既要担心太后娘娘能不能从巨大的政治风暴里全身而退,她还要尽力确保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样毫发无损,她内心无尽的忧虑,又有多少人能够感同身受呢?
她们并头躺下,韦月娥面朝杨仙芝,不由分说吻了她的前额。
“仙芝,不要怪我。”她特别认真地道歉。
当皇帝上瘾嘛,杨仙芝也理解,她不怪韦月娥,更多的时候还是无奈。爱有取舍,情分先后,在不久的将来,她必然要面对珍视之人离她远去的窘境。党争只会越来越多,政变更不可能彻底终结,最后的赢家,往往只有一个。
她对韦月娥,没有责怪,只是怜惜。
“太后娘娘,您抱抱我,好吗?”
作者的话
鹅儿水
作者
01-13
这两天状态不好,稍微更少一点
??六二、漱冰濯雪
有韦太后恩遇,元暮江在中书台,渐渐也开始冒头。上峰显然更信任他,也肯将一些繁难的差事交给他做。可他到底年轻,做起事来失之操切,建功立业的同时,或大或小也闯了不少的祸。好在总体来说,还是没有出过大纰漏,尚算得用。 这样不上不下,差不多又过了一年,终于让元暮江等来了跻身太后心腹的契机。 那已是永昌十四年的隆冬时节,京师连日大雪,苦寒冻馁,贫弱之民饥寒待毙者数不胜数。本来像天降大灾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上至朝野下至黎民,都不会觉得奇怪。 然而这次的情形却有些非比寻常现如今毕竟是一个女人在把持朝堂。众所周知,女人执政往往是不被信任的,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她们连成为能臣都费劲,更别说敬天爱民、治安于世。这次的灾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