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3)

遗怜睡着了,元暮江也能做些自己的事情。安顿好雪姑,他先给他母亲曾玉贞上了三炷香,既是告慰亡灵,亦是为妻儿祈福。

行至当下,往日诸多愤恨,亦尽可释然了。

此时此刻,元暮江只祈盼况遗怜一生顺遂,母子平安。

上完香磕完头,元暮江还对着他母亲的牌位念了半部寿生经。

几下里一折腾,房里的遗怜也醒了。她一睁眼,就只看到雪姑乖乖趴在床边等她。

久等不见元暮江来,她便小声吩咐雪姑去找人:“去,找你爹去,问他今晚还回不回房。”

作者的话

鹅儿水

作者

05-28

写不完,根本写不完,可能还得有一章

??番|不辞山路远

有了孩子以后,元暮江就不出海做事了。 这几年,他都在忙香料生意,算是小有所成。 忽然说不做了,遗怜还觉得可惜,劝他道:“不趁着月份小的时候多攒些钱,到时候你这个当爹的,连小孩儿零嘴都买不起,可丢人。” 实际上,他们家哪里就穷成这样子了。不说遗怜早些年在京里攒下的银子,就是他们夫妻这一两年在泉州积下的体己,拿出去也很够看了。 老婆在那里危言耸听,元暮江并不当一回事,反倒反客为主说:“你手里那些活计,最好也不要做了,好好养着,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下来才是正经。” 从去年开始,遗怜就帮街坊四邻里一些没读过书的大姐大娘抄经,适当也收一点润笔。钱虽然不多,总比没有好,也算是一笔进项,能够补贴家用。 过日子嘛,就是这样,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谁也不能免俗。 丈夫的话,遗怜一向是不听的。元暮江不许她劳累,她只笑笑不作声。白日里,趁元暮江不在家,又会偷偷替人家抄经写信,说来说去,还是放心不下钱,总想着多挣一分是一分。 她多挣些,元暮江就少挣些,夫妻之间,总要互相体谅才能把生活过得红火热闹。 再直白点讲,这就是爱,简单纯粹,温馨朴素。没有过多的花头,更谈不上风花雪月,就是最返璞归真的一句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就是况遗怜对她家里那位小丈夫,最诚挚的爱。 被爱的那方,元暮江同样有感知。他知道空口劝况遗怜不事生产是不中用的,无用的废话,他不会一遍遍说。他只会在妻子精力不济的时候,力所能及替她分担。 她灯下抄经,他就在一旁铺纸研墨,时不时还帮着挽袖子、喂茶果儿。她替人写信,他就提早问清楚何人因何故修书,寄送至何处……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是爱的另一种表现。 今天也是一样,遗怜孕中怕热,吵着要到院中纳凉。 元暮江二话不说,先搬了两张长藤椅出来,平放在今年春日,他们一块儿培植的木香花架下。 遗怜刚在房中抱着痰盂吐过一回,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出得门来,藏头露尾般跟在元暮江身后,手里还捧着一本闲书。 她这阵子害…

有了孩子以后,元暮江就不出海做事了。

这几年,他都在忙香料生意,算是小有所成。

忽然说不做了,遗怜还觉得可惜,劝他道:“不趁着月份小的时候多攒些钱,到时候你这个当爹的,连小孩儿零嘴都买不起,可丢人。”

实际上,他们家哪里就穷成这样子了。不说遗怜早些年在京里攒下的银子,就是他们夫妻这一两年在泉州积下的体己,拿出去也很够看了。

老婆在那里危言耸听,元暮江并不当一回事,反倒反客为主说:“你手里那些活计,最好也不要做了,好好养着,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下来才是正经。”

从去年开始,遗怜就帮街坊四邻里一些没读过书的大姐大娘抄经,适当也收一点润笔。钱虽然不多,总比没有好,也算是一笔进项,能够补贴家用。

过日子嘛,就是这样,柴米油盐,鸡毛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