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热的,反而透出几分诡异的温情。 那已是九月里某…
昔玉对官家的感觉,倒也还好,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她愿意跟他在一起,更多还是为了一国之后的尊位。只要赵裕安言出必行封她作皇后,她不介意替他游说各路世家,更不介意被当作红颜祸水,甚至被当作挑起战乱的由头。
在这一点上,黄昔玉跟韦月娥是有一点像的。只要有权可弄,日子不像冯家那样憋屈,别的什么都好说。
官家在封后一事上的小心思,大臣们的野心,昔玉何尝不知道呢。她不会傻到相信赵裕安答应娶她,单纯是因为喜欢她。
宫里的人,眼睛怎么会一直盯在谈情说爱上头,赵裕安嘴上说得再怎样中听,他也是板上钉钉的少年天子,他此刻娶谁不娶谁、喜欢谁讨厌谁,更多还是利益使然。
他说娶黄昔玉,一方面是为了拉拢勋爵势力,另一方面就是想跟韦太后对着干,想把党争推向高潮,再彻底终结。
此外,应该还存了一些设法脱离少帝党掌控的心思,当了二十来年的傀儡皇帝,好容易熬到亲政这天,官家心里,必想着乾纲独断,怎么还会愿意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
韦太后还在世的时候,他们君臣之间的分歧还不像现在这样深刻,因为有共同的敌人。一旦连这样同仇敌忾的对象也没了,那么朝堂纷争的重心就逐渐向官家和大臣们推移。
少帝党受韦太后多年弹压,胸中一口恶气委实无处发泄,他们都是自诩饱读圣贤书的清流,一个个摩拳擦掌的,谁不想大权独揽、一展平生抱负。这恰恰官家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如果一个王朝中大臣权重而帝王式微,那么隶属于该王朝的皇室,命运一定不会太好。
严格来说,官家是不喜欢被操纵,而不是不喜欢某一种政治势力。韦太后也好,大臣们也好,只要有人敢挡他君临天下的路,那就别怪官家心狠无情。左不过,谁的血溅到太和殿上,都只是一团洗不清的污秽而已。
巩固皇权的路上,官家还需要很多帮手,昔玉以及她背后代表的京中勋贵,便在其中。
看明白这些,再去看黄昔玉同赵裕安的日常相处,就不觉得他们很生分,不冷不热的,反而透出几分诡异的温情。
那已是九月里某一天了,两宫皇太后热孝刚过,官家就命人到黄家传旨,宣昔玉进宫面圣。
国丧期间,封后这种话不好公开提及,官家这样做,无非就是在向外界昭示他选立昔玉的决心。同时也给东京城的旧贵族吃定心丸,意思就是,大胆跟朕干吧,干完这一票,朕保你们荣华富贵代代不息!
最后,就是赵裕安自己的私心。他挺喜欢黄昔玉的,从见第一面就喜欢,念念不忘,一直到今天,好不容易如愿以偿,不多见见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