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1 / 2)

现在的晁知府心里甚至隐隐觉得,在外面外放做官,似乎比汴京要自在的。

可这话却不能说出来,否则跟其他官员就不一样了。

并非人人都是纪彬,人人都可以与众不同。

晁知府只想操持好兴华府,顺便赶在年前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他今年三十四,最大的孩子七岁,原本以为兴华府太过贫苦,不好让妻儿跟着受累。

但现在条件好些了,这才开口接妻儿的事。

晁知府一边挂念兴华府百姓,一边挂念妻儿,这位巡盐使满腔朝堂争斗的心思,全都歇菜了。

好好做事吧!

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干什么!

纪彬当然知道巡盐使过来,也只是知道而已,江志乌革,乃至柴力都问他,要不要去兴华府看一眼。

纪彬的回答是:“看什么看,没意思。”

这是真的没意思。

他这边事情还多着呢。

最重要的是,眼看八月十号,他的船队应该已经到了汴京。

虽说一路上都收到书信,但毕竟自己没过去,还是不了解汴京的情况。

他这次运送二十多万斤的货物,其中大半都是自家的。

虽说酒跟刺绣十分有信心,陶罐丝绸也有信心。

但他也好,邓杉家,荆高庄,这都是早就小有名气的产业。

纪彬跟更担心的,还是小作坊的物件。

不知道那三十多家小作坊的物件能卖出去多少,哪些东西受欢迎,哪些东西不够好。

第一批船运,就会迫使很多作坊转型,但也会有很多作坊跟着发财,就看这次的了。

八月初十,汴京码头。

汴京的码头船只排成长队,舳船昼夜不断,南来北往的货物都会运送到此。

说句丝毫不夸大的话,每月到这里的大小船只数以万计,货物更是极多。

所以不是好卖的货物,根本在这里做不下去。

汴京皇城里的人什么没见过,什么好东西没玩过,你东西若是好,圣人都会差人来买,东西做得不好,很快就会消失在集市之上。

经过经久不衰的,必然有其本事。

就算汴京物件厮杀得如此厉害,每日还是有不少人船商怀揣发财梦想到达此处。

曾经有个玉石商人,拿了几块好不容易弄来的石头,直接卖出千两银子,一夜暴富的传闻,现在还在坊间流传。

在汴京这种富贵地,如此的传闻还有很多。

也怪不得大家争先恐后往汴京送新奇物件。

汴京城内的百姓自称骄民,更是有道理的。

反正纪彬的两艘船,甚至是前边骆家八艘船到宽阔的码头时都在排队,而且在茫茫船只里丝毫不起眼。

平老板此时却带着管家到了此处,先跟骆家主道谢之后,也就没有旁的言语了,骆家主经常走水运,根本不需要平老板招待,他家在汴京也是有落脚的地方。

平老板自然不会多此一举安排骆家人,他只要安排好纪彬的船队就行。

他跟纪彬早就达成合作,纪彬运货,他来卖货,以自己的人脉为宿勤郡,兴华府的货物打开一条销路。

平老板是最了解纪彬的,这位从来不会做没把握的事,能运过来的东西,肯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在排队大半天后,纪彬家两艘船的货物陆陆续续卸下来。

但是他们的船要马上离开,毕竟跟船上的人只管运输,真正售卖是平老板来。

大家也只是歇息个三四天,就要启程回去,再拉些汴京的物件回去,不跑空船,可这次也要快点回家,回去之后还要继续拉棉花。

他们的船队虽然刚刚建立,